“一碗唾手可得的稠粥,与一个需要拼死拼活才能换来的未来……百姓们,选择了前者。”
软刀子杀人,诛心!
他们不直接对抗,反而模仿你,用你的方式来瓦解你的根基。
刘靖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声响,整个书房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入内禀报。
“启禀刺史,府外有一儒生,自称魏英,说是奉刺史之召前来。”
魏英?
刘靖眉头一挑,算算日子,这个狂生也该到了。
他正愁手里的“刀”不够快,这块“磨刀石”就自己送上门了。
“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半旧儒衫的年轻人,施施然走入书房。
他先是看了一眼愁眉不展的苏哲,又瞥了一眼刘靖,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诮。
“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打扰刘刺史……为这些蠢货的把戏头疼了?”
苏哲闻言,脸色一涨,正要反驳。
刘靖却抬手制止了他,饶有兴致地看着魏英。
“哦?在你看来,何为蠢货?”
魏英嗤笑一声,毫不客气地在客座上坐下,自顾自地倒了杯茶。
“为了一碗粥就放弃土地的,是蠢货。”
“那依你高见,该当如何?”
魏英放下茶杯,眼神陡然变得锐利。
“对付蠢货,你得让他看到血!”
“他们不是喜欢施粥行善,收买人心吗?”
魏英的嘴角咧开一个残酷的弧度。
“我们便可下令,全城戒严,禁止任何私人开设粥棚!凡有聚众施粥者,以‘意图收买流民,图谋不轨’论处!”
“再把那个带头的豪族抓来,当着所有流民的面,问他一句!”
“刺史府的田不种,你们是想吃他家的米,吃到天荒地老吗?!”
“我保证,只要第一颗人头落地,那些蠢货也会瞬间变得比谁都聪明!”
刘靖看着魏英,眼神中欣赏之色愈发浓郁。
他缺的不是道理,而是屠刀!
“说得好。”
刘靖缓缓开口。
“本官给你一道手令,再给你一百精锐。”
“浮梁县的豪族最为顽固,便由你去做这第一把刀。”
“十日之内,本官要亲眼看到,浮梁县的田野上,处处是扶犁的农人!”
“你,敢不敢接?”
魏英咧嘴一笑,那笑容狂傲而自信。
“有何不敢?”
他拿起手令,转身便大步流星地离去。
看着他那狂放不羁的背影,苏哲忧心忡忡地说道:“刺史,此人太过狂悖,将浮梁一县交于他手,万一……”
“无妨。”
刘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本官的刀,也该见见血了。”
……
豫章郡城外,危氏大营。
帅帐之内,空气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危仔倡终于率领着他那支一万余人的残部,狼狈不堪地赶到了这里。
他坐在帐中,甲胄歪斜,满脸尘土与汗水黏在一起,狼狈不堪。语气惊惶,仿佛要将鄱阳城下所见的地狱景象,全都倾泻出来:“大哥!是真的!那刘靖真的会妖法!”
“十几道天雷炸响,城门连着后面的千斤闸,一下子就没了,比纸糊的还快!”
“麾下士卒的胆子都被吓破了,丢盔卸甲,四散奔逃。”
帅案之后,危全讽的脸庞笼罩在阴影里,看不出表情。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他不信。
一个字都不信。
妖法?天雷?
危全讽在心底发出一声冷笑。
打了败仗的懦夫,才会寻这种荒唐的借口!
他征战半生,什么场面没见过?
这世上若真有此等呼风唤雨的手段,还要他们这些领兵打仗的人何用?
天下早就归那些装神弄鬼的方士所有了!
古人受限于眼界,无法想象自己从未见过、且超出认知的东西。
在危全讽看来,这所谓的“天雷”,不过是弟弟打了败仗,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与怯懦,编造出来的鬼话罢了!
许久,危全讽终于开了口,声音听不出半点波澜,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平静。
“二弟,你一路奔波,辛苦了。”
“起来吧,先下去好生歇息。”
“大哥,你……”
危仔倡还想分辩,却被危全讽投来的一道冰冷视线死死钉住,剩下的话全都堵在了喉咙里。
他只能满心不甘,被人搀扶了下去。
直到危仔倡的身影消失在帐外,危全讽才猛地抬手,一拳狠狠砸在案几上!
“砰!”
一声闷响。
“废物!”
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额角青筋暴起。
“损兵折将,失我城池,竟敢寻出这等荒唐的借口来搪塞我!”
一旁的谋士李奇低声劝道:“主公息怒。二公子之言,虽不可尽信,但也并非完全胡言乱语,属下方才已问过那些逃来的士卒,这些人皆异口同声提到天雷。所以,那刘靖必是动用了某种手段,才能在短短一日攻破鄱阳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