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在粗糙的纸页上划下最后一道痕迹,李正阳看着自己列出的“未来大事记”,目光牢牢锁定在最上面、也是最紧迫的一条——关于父亲李卫国的工作调动。
记忆的闸门打开,前世父亲的遗憾清晰得如同昨日。下个月,大概就是七月初,市里会有一位领导亲自来找镇政府工作的父亲谈话。原因李正阳后来才拼凑清楚:父亲在随波镇处理某个专项工作时,展现出了难得的能力和责任心,入了这位领导的眼。领导打算把他借调,甚至直接调入市里某个关键部门,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跳板。
可前世的结果呢?父亲拒绝了。拒绝得干脆利落,甚至带着点“不识抬举”的意味。李正阳后来无数次回想,父亲拒绝的原因无非三点:一是懒。在镇上当个小科员多舒服?天高皇帝远,工作清闲,没什么人盯着,自由自在。去市里?规矩多,任务重,还得天天早出晚归,想想就累得慌。二是在市里没房子。调过去要么租房,要么买房,租房他觉得寄人篱下不舒服,买房?市区那会儿房价也要一千出头一平,在父亲眼里简直是天价!他舍不得掏这个钱,更舍不得离开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老窝。三是最关键的,他舍不得镇上那群天天一起喝酒吹牛、打牌消遣的“铁哥们”。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呼朋引伴的热闹,是他平淡生活里最大的慰藉。让他离开这个圈子,去人生地不熟的市里重新开始?简直是要了他的命。
结果呢?父亲错过了这次被领导亲自点将的绝佳机会,给领导留下了“不思进取”的坏印象。更讽刺的是,仅仅一年后,因为政策调整和机构改革,父亲还是被“平调”到了市里,但去的却是一个边缘的、没什么实权的部门,和这次领导赏识的岗位天差地别。
还有房子!这才是让李正阳想起来就捶胸顿足的地方!2005年,市区最核心地段的房价才一千出头一平!而到了明年,2006年,房价就像坐了火箭,直接飙升到三千多!父亲偏偏是在房价暴涨之后,因为那次“平调”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市区买了房,几乎掏空了家底,还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如果这次能说服父亲接受调动,趁着房价低谷在市里核心地段买套房……李正阳光是想想,就觉得心脏砰砰直跳,那简直是给家里未来十几年铺了一条金光大道!
“必须说服他!”李正阳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但说服那个固执、懒散又恋旧的老爸?谈何容易!一个14岁的初中生,突然跑去跟父亲大谈“仕途机遇”、“房价走势”、“领导意图”?不被当成脑子进水才怪!
难点在于切入点。李正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一样分析着。父亲最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是“没房子”。他努力回忆前世父亲被平调后的抱怨。父亲总说市里离家远,不方便。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领导赏识的调动,而且是去关键部门!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让老爸接受调动呢?李正阳靠在吱呀作响的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讲道理?摆事实?对一个信奉“舒服一天是一天”的父亲来说,效果恐怕微乎其微。他需要一种更“有力”、更能触动父亲内心深处那点敬畏的东西。
一个念头,带着点荒诞不经,却又无比贴合这个时代背景的想法,如同鬼火般在他脑海里亮了起来——请神!
2005年的随波镇,尤其是老一辈人,骨子里多多少少还是残留着对鬼神之说的敬畏。婚丧嫁娶、动土搬家,讲究个黄道吉日;遇到点不顺心,也总爱嘀咕是不是冲撞了什么。父亲李卫国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李正阳清楚记得,逢年过节回老家祭祖,父亲烧纸钱磕头是最虔诚的那个;
“如果用‘鬼神上身’的方式,点出下个月会有贵人给他引路,让他千万不能拒绝,听了就前途无量,反之则厄运缠身……”李正阳越想越觉得可行。而且,必须把“搬家”这个关键点也塞进去!“还得说……不可再留在这个老房子,不然也有灾祸缠身!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推动他去市里买房!”
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安新家”,只要父亲动了搬去市里的念头,后面的事情就好操作多了。
“行得通!”李正阳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过一丝破釜沉舟的光芒。这招虽然有点损,还有点迷信色彩,但为了改变父亲和家庭的命运,他豁出去了!
但兴奋过后,一个更现实、更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眼前——怎么装“鬼上身”?
这可不是演话剧!要骗过朝夕相处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那种心思细腻的人,难度系数极高。装得太假,一眼就被识破,不仅计划泡汤,自己还得挨顿狠揍,被骂“不学好”、“装神弄鬼”。装得太像……万一真把父母吓出个好歹怎么办?
李正阳开始在房间里踱步,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前世在电视里、在镇上偶尔看到的那些“神婆”、“仙姑”的状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