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小怂刚把那枚夜明珠揣进怀里,就被脚下一块凸起的硬物绊了个趔趄。他踉跄着扶住旁边的木箱,火把在晃动中照亮了地面 —— 那是半截埋在沙土里的青铜器物,造型与陪葬坑中精绝国风格的青铜器截然不同,边缘的云雷纹细密规整,带着一种沉稳大气的质感。
“哎,这儿还有个硬家伙!” 苟小怂惊呼一声,弯腰用短刀拨开周围的沙土。随着浮尘被扫去,一件半人高的青铜博山炉渐渐显露出来。炉身雕刻着层峦叠嶂的山峦,山间隐现鹿、兔、猿猴等瑞兽,顶部的炉盖镂空成云雾缭绕的形态,虽然表面蒙着厚厚的绿锈,但那精湛的工艺让在场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苟万三原本正拿着一块精绝国玉璧端详,听到动静立刻凑了过来,浑浊的眼睛瞬间亮得惊人。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博山炉的炉身,指尖划过那些清晰的纹路,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这、这不是精绝国的工艺!你看这云雷纹的排布,还有这瑞兽的造型,分明是中原汉家的风格!”
“汉家的?” 苟大胆放下手里的玛瑙珠,凑过来敲了敲博山炉,发出沉闷的金属声响,“这沙漠里的精绝国古墓,怎么会有汉人的东西?”
苟咚希也走了过来,魂晶的红光在青铜博山炉上缓缓扫过,没有感应到异常能量,却发现炉底刻着几行细小的铭文。“这里有字。” 他提醒道,用匕首小心地剔除炉底的锈迹。
众人立刻围拢过来,借着火把的光芒仔细辨认。那些铭文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稀能认出 “元狩二年”“甘泉宫”“赐精绝王” 等字样。苟万三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古籍里记载,汉武帝元狩年间,精绝国曾派使者出使长安,臣服于大汉。汉武帝不仅册封了精绝王,还赏赐了大量中原器物!这博山炉,定然是当时的赏赐之物!”
他蹲下身,更加细致地检查起来,越看越是惊叹:“你看这错金银的痕迹,虽然锈迹掩盖了不少,但能看出当年的鎏金工艺有多精湛。这博山炉在汉代也是皇室贵族才能使用的器物,用来熏香辟邪,没想到竟然能在这沙漠古墓里见到真品!”
苟小怂伸手碰了碰炉盖,惊讶道:“这玩意儿这么贵重?比咱们刚才捡的那些金银饰品还值钱?”
“何止是值钱!” 苟万三激动地说,“它的历史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银衡量!精绝国与大汉交往的实物证据极少,这博山炉就是最直接的见证,要是能带出去,那可是能震惊整个学界的宝贝!”
就在这时,苟小怂脚边又踢到了什么东西,他弯腰一摸,从沙土里拉出一根长长的青铜灯柱。那是一盏连枝青铜灯,灯柱从底部的盘龙造型向上延伸,分出三根灯臂,每根灯臂末端都有一个灯盘,灯盘外侧还雕刻着缠枝莲纹,造型舒展优美,与博山炉的风格一脉相承。
“这儿还有一个!” 苟小怂兴奋地喊道,用力将青铜灯从沙土里拔出来。灯座底部同样刻着铭文,经过苟万三辨认,竟是与博山炉同期的造物,同样是汉武帝赏赐的物品。
随着众人的挖掘,陪葬坑西侧的沙土中陆续出土了更多汉代青铜器。有造型古朴的青铜鼎,鼎身刻着饕餮纹,鼎耳铸造为龙形,虽然鼎足有一处破损,但依旧气势恢宏;有小巧精致的青铜镜,镜面虽然模糊,但背面的蟠螭纹清晰可见,边缘还镶嵌着一圈细小的绿松石;还有一套青铜酒器,包括爵、觚、尊,造型典雅,纹饰精美,显然是一套完整的礼器。
苟万三如同着了魔一般,挨个检查这些青铜器,嘴里不停念叨着:“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精绝王竟然把这么多汉家重器作为陪葬,可见这些器物在他心中的分量。你看这青铜鼎的铭文,记载了它的铸造工匠和用途,这对研究汉代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太重要了!”
苟大胆看着这些沉甸甸的青铜器,有些犯愁:“这些东西是好,可也太沉了。这博山炉和青铜鼎,咱们俩加起来都未必搬得动,怎么带出沙漠啊?”
这话让众人都冷静了下来。之前收集的玉佩、玛瑙、金银饰品都小巧轻便,容易携带,可这些汉代青铜器动辄几十斤,甚至上百斤,在沙漠中跋涉本就艰难,根本不可能带走太多。
苟万三抚摸着青铜鼎的纹路,脸上满是不舍:“是啊,太沉了。但咱们不能白来,得挑些有代表性又相对轻便的带走。这青铜镜、还有那套酒器里的爵和觚,体积小,价值又高,必须带上。至于这博山炉和青铜鼎,只能忍痛留下了。”
苟咚希却摇了摇头,指着博山炉的炉盖说:“你们看这里。”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发现炉盖的镂空处似乎卡着什么东西。苟万三连忙找来一根细木棒,小心翼翼地撬动炉盖。随着 “咔哒” 一声轻响,炉盖被打开,里面并没有预想中的香料残留,而是放着一个巴掌大的青铜盒子。
那盒子通体鎏金,上面雕刻着一对展翅的玄鸟,玄鸟的造型却与精绝国常用的纹饰有所不同,更偏向中原风格与西域特色的融合。盒子上有一个小巧的锁扣,似乎是用机关锁住的,没有钥匙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