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京城还带着一丝凉意,吏部衙署的烛火却已亮至深夜。沈辞坐在案前,指尖捏着从西域传来的密信,信纸边缘被他反复摩挲,泛起毛边。信中字迹潦草,却清晰写着“李默旧部集结三千乱党,盘踞西域黑石山,扬言三日后攻打阳关” 。
“大人,兵部那边传来消息,五万大军已在城郊校场集结完毕,只等您的令旗,便可启程前往边关 。”赵武躬身站在案前,声音压得极低 。沈辞抬头,将密信扔在案上,眼底闪过一丝冷光:“告诉领兵的张将军,让他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每日只行三十里,务必在三日后,也就是乱党攻打阳关的那天,抵达阳关城外三十里处扎营 。”
赵武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沈辞是想让阳关守将先与乱党周旋,消耗乱党的兵力,等大军抵达后,再一举将乱党歼灭 。“属下明白 。”赵武躬身应道,转身准备离去 。
“等等 。”沈辞叫住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令牌上刻着“沈”字,正是当年沈家的信物 。“你亲自去一趟江南,将这枚令牌交给李婉儿,就说‘沈辞请她回京城,为李嵩收尸’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腹黑的笑,“记住,要让李默的旧部,‘恰巧’看到你和李婉儿接触 。”
赵武接过令牌,心中了然 。沈辞这是想让李默的旧部以为,李婉儿要回京城与沈辞谈判,从而引诱他们放弃攻打阳关,转道京城 。“属下这就去办 。”赵武躬身离去 。
沈辞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晚风带着庭院里的花香扑面而来 。他抬头望向西域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李默的旧部以为凭借三千乱党,就能为李默报仇,却不知他们早已落入自己设下的陷阱 。
次日清晨,沈辞刚到吏部处理公务,便见长公主的侍女匆匆赶来:“沈大人,长公主殿下在府中备了茶,请您即刻过去 。”沈辞心中疑惑,长公主此时找他,想必与西域乱党的事有关 。
抵达长公主府时,院内的海棠正开得繁盛,粉色的花瓣落在青石小径上,铺成一条花路 。长公主坐在廊下的石桌旁,面前摆着两杯热茶 。看到沈辞进来,她起身递过一份密信:“这是阳关守将传来的急报,乱党已在黑石山囤积了大量粮草和弓箭,看样子是要长期作战 。”
沈辞接过密信,快速看完,眉头微微皱起:“阳关守将只有五千兵力,若乱党真的全力攻打,阳关恐怕撑不了三日 。”长公主点头:“所以我才找你过来 。五万大军虽已集结,但行军至少需要五日,根本赶不上救援 。你有什么办法 ?”
沈辞走到院中,抬头望向天空,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我已让赵武去江南,引李默的旧部来京城 。只要他们放弃攻打阳关,转道京城,阳关的危机自然就能解除 。”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引他们来京城?京城乃天子脚下,若是让乱党进城,后果不堪设想 。”
“他们进不来 。”沈辞的语气坚定,“我已让人在京城四周的城门,加强了戒备,还调派了一千禁军,伪装成百姓,在城内布下暗哨 。只要乱党一靠近京城,就会落入我们的陷阱 。”他顿了顿,走到长公主面前,低声道:“而且,我还有一张底牌——李婉儿 。李默的旧部对李婉儿极为敬重,只要李婉儿出面,他们定会束手就擒 。”
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考虑得倒是周全 。只是李婉儿已被流放江南,她肯帮你吗 ?”沈辞轻笑一声:“她没得选 。李嵩虽罪大恶极,但毕竟是她的父亲 。我以让她为李嵩收尸为条件,她定会跟赵武回京城 。”
从长公主府出来后,沈辞直接去了皇宫 。陛下正在御书房,与兵部尚书商议边关的战事 。看到沈辞进来,陛下连忙道:“沈辞,你来得正好 。阳关守将传来急报,乱党三日后就要攻打阳关,五万大军行军太慢,你有什么办法 ?”
沈辞躬身道:“陛下,臣已派赵武去江南,引乱党来京城 。只要乱党放弃攻打阳关,转道京城,我们就能在京城,将他们一网打尽 。”陛下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引他们来京城,会不会太冒险了 ?”
“陛下放心 。”沈辞从容道,“臣已在京城四周布下了天罗地网,还调派了一千禁军,伪装成百姓,在城内布防 。而且,臣还让赵武带上了李婉儿,只要李婉儿出面,乱党定会不战自降 。”陛下点了点头,沉声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若乱党真的来京城,你务必保证京城百姓的安全 。”沈辞躬身道:“臣遵旨 !”
回到吏部衙署时,已是傍晚 。苏清鸢正坐在衙署的偏厅里,等着他回来 。看到沈辞,她连忙起身:“怎么样?陛下同意你的计划了吗 ?”沈辞点头,握住她的手:“同意了 。只是接下来的几日,京城恐怕不会太平,你要多加小心,尽量不要外出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