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公那句随口而出的“你俩看着点”,虽然没有正式任命,但在等级森严的宫廷底层,这种模糊的示意,往往比明令更值得玩味。
大壮的反应最为直接。他挺了挺腰板,黝黑的脸上似乎多了几分理所当然的神气。再指挥(或者说呵斥)起动作慢的小火者时,嗓门更大了些,带着点“奉旨管事”的意味。而其他小火者,包括之前对林凡将信将疑的那些,看他的眼神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敬畏,或者说,是对于“能人”的依赖。
林凡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微松弛了一毫米。他知道,自己“小组长”之路的第一步,算是勉强迈出去了。但这远远不够。李公公的“认可”是基于甲字厩整体效率的提升,这种提升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能将其固化、系统化,一旦出现波动,或者李公公失去新鲜感,这点微末的地位就会瞬间打回原形。
他需要一份“业绩”,一份能让上层清晰看到、无法忽视的“业绩”。一份能将他的“优化能力”具象化的东西。
深夜,躺在硬板床上,身下的疼痛和周围此起彼伏的鼾声、梦呓声交织。林凡却没有睡意,他悄无声息地唤出系统界面。淡蓝色的光芒映照着他略显苍白的脸,眼神却异常明亮。
【组织架构(初级)】功能下,李公公的状态依旧是【漠不关心,略带厌烦】。而更上一层的刘公公,依旧是【态度:未知】。
“必须做点什么,改变这种‘未知’。” 林凡在心中默念。他的目光投向【知识库】,这个功能一直灰色,显示【需特定任务解锁】。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系统给予的现成知识,而是将前世浸淫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与眼前这肮脏残酷的现实相结合。
一份SOP(标准作业程序)的雏形,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接下来的几天,林凡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依然在清理那十个仿佛永远也清不完的马厩,但更多的精力,则用在了“观察”和“记录”上。
他利用系统赋予的细微洞察力,像一个人形扫描仪,记录着御马监清洁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 **工具分析:** 粪叉的最佳入粪角度是四十五度;扫帚绑上破布条清扫角落更有效;水桶的摆放位置如何影响取水效率。
* **路径优化:** 不同马厩到堆肥场的最优路径图在他脑中逐步成型,甚至计算出了雨天和晴天的不同方案。
* **流程拆解:** 他将整个清洁工作拆解为“预处理-清理-运输-归位”四个大步骤,每个步骤又细分为若干个小动作。
* **人力评估:** 他默默观察每个小火者的特点。谁力气大适合运输,谁心细适合清理角落,谁耐力好可以承担更长时间的重活。
他开始尝试进行最简单的“分工协作”。比如,在一次清理特别脏乱的马厩时,他鼓起勇气,对着大壮和另外两个相对熟络的小火者提议:“壮哥,您力气大,负责把大块粪肥运出去。小石子心细,清理食槽和水槽。我和他负责垫草和清扫,这样是不是快些?”
大壮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但看着那一片狼藉,还是瓮声瓮气地同意了。结果,原本需要大半天才能清理完的马厩,这次竟然在午前就完成了大半!
效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参与其中的几个人,包括大壮,都明显感觉到了省力和省时。林凡头顶那原本模糊的“协调者”形象,开始变得具体。
但林凡知道,这种口头临时的分工,依然不够。他需要一份“白纸黑字”的东西——哪怕这“纸”只是他脑海中的记忆,这“字”只是他准备汇报的说辞。
机会在一个午后降临。天空阴沉,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水让马厩更加泥泞不堪,清理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所有人的效率都大打折扣,士气低落。李公公巡查时,脸色比天色还难看,骂骂咧咧地躲到棚子里去了。
甲字厩区域陷入了一片低气压的混乱之中。
林凡却从中看到了机会。混乱,正是凸显秩序价值的最佳舞台!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怨天尤人,而是快速在脑中调整了他的“SOP草案”,加入了“雨天作业特别注意事项”:比如优先清理排水沟,防止积水;将湿滑路段的运输任务交给最稳当的人;调整工具使用方式防止打滑等。
然后,他找到了正对着泥泞骂娘的大壮。
“壮哥,这么干不是办法。” 林凡指着混乱的场面,“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照这样下去,今天肯定完不成任务,大家又得挨罚。”
“那能咋办?” 大壮没好气地说。
“我……我有点想法。” 林凡拿出早已打好的腹稿,条理清晰地说道,“你看,咱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先别急着清厩里,分两个人去把那边堵住的排水沟通一通,不然水越积越多。然后,找几个脚步稳的,专门负责这段滑路,一次少运点,走慢点,比摔一跤全撒了强。剩下的人,先从有顶棚的那边开始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