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在槐树村村民焦灼的期盼中倏忽而过。
当沈良玉再次来到村东头的育苗地时,眼前的景象又大不相同。三天前还只是尺许长的薯苗,如今藤蔓疯长,互相纠缠着,绿汪汪地铺满了整片苗床,最长的藤蔓已然有了三尺以上长度,生机勃发,长势极为喜人。
老村正和几十号村民早已围在了地头,男女老少都有,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神热切地盯着那片绿色宝藏,手里都拿着自家带来的剪子、篾筐,就等着沈良玉过来了。
“良玉来了!”有人喊了一声,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过来。
沈良玉朝众人点点头,走到苗床边。王大、王二兄弟和李大胆、周虎几个最早帮忙的,立刻围拢到他身边。
“良玉哥,苗子长得太好了,你看,这么多藤!”王二兴奋地指着那茂盛的藤蔓。
沈良玉俯身,伸手捞起一根粗壮的藤蔓仔细看了看,色泽翠绿,茎节饱满,叶片厚实无虫眼,正是扦插的好材料。他直起身,面向众人,朗声道:“各位乡亲,大家都看到了,薯苗长势很好。今天,咱们就剪第一批藤,开始下种!”
人群一阵骚动,个个摩拳擦掌。
“大家稍安勿躁,我先演示一遍,如何剪藤,如何扦插。看清楚了,回去自家种的时候,照做就行。”沈良玉说着,从王大手里接过一把被他磨得锋利的剪刀。
他走到一垄苗床前,蹲下身,左手轻轻捋顺一根健壮的母蔓,右手持剪,口中介绍道:“剪藤,要选这种颜色正、茎秆粗、节间短、没有黑斑虫眼的顶梢。看准位置,在距离顶端大概七、八寸的地方,斜着下剪——就像这样。”
说着,他手腕一动,“咔嚓”一声轻响,一根长约八寸、带着几片嫩绿心形叶的薯藤顶端便被利落地剪了下来。他将剪下的藤苗递给身旁的老村正展示。
“看清楚了吗?要斜着剪,这样切口面积大,容易生根。长度七、八寸最好,太短了养分不足,太长了浪费母蔓,。”沈良玉强调道。
“像这种三尺长的藤可以剪作四到五节,也就是四五株苗。”沈良玉剪下了一根三尺长的藤,然后又咔嚓咔嚓剪成了五节。
“看清楚了!”众人齐声应和,眼睛都瞪得老大。
“好,那现在就说怎么种。”沈良玉拿起那根藤苗,走到旁边一块早已深翻起垄、整理得十分妥帖的示范田边。这垄地土壤细碎,垄背高而饱满。
“扦插前,先给垄上浇透水,让土壤湿润。”他示意王二提来半桶水,均匀地洒在垄上,直到土壤颜色明显变深。“但不能积水,泥泞了不行。”
待水稍稍渗下,沈良玉用一根木棍,在湿润的垄背上,按照大约一尺半的株距,斜斜地插出一个深约三寸的洞。
“注意,洞要斜着插,大概这个角度。”他比划着,让众人看清洞口与地面的夹角,“这样插下去,藤苗接触土壤的节数多,更容易生根结薯。”
接着,他将手中的薯藤苗下端轻轻放入斜洞中,让大约两、三个茎节埋入土内,用手将周围的细土压实,固定住藤苗。
“埋土要实,不能让苗子晃荡。但是叶子,尤其是顶端的嫩叶,一定要露在外面,不能埋进土里。”他小心地整理了一下露在外面的藤苗和叶片,确保它们姿态自然。
“最后,再稍微浇一点点定根水,让藤苗根部和土壤更紧密地结合就行。”他舀起少许水,小心地浇在藤苗根部。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好了,就是这样种就行了。大家记住几个要点:选壮苗、斜剪口、深翻垄、斜插洞、埋节露叶、压实浇定根水。然后开始七天,每天都要浇水,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村民们的声音比刚才更响亮,许多人脸上露出了恍然和跃跃欲试的表情。
“良玉,”老村正看着那孤零零一株立在垄上的藤苗,还是有些担心,“这就行了?它能活吗?什么时候能长红薯?”
“村正叔,您放心。只要照这法子种,精心照料,十有八九都能活。快的话,六七天就能看出成没成活了。至于长红薯,”沈良玉笑了笑,“还得两三四个月呢。等藤蔓长开了,还要注意提藤,防止它节节生根,分散了养分,定期剪掉一半以上的藤最好。这样才能多长红薯。剪下的藤可以剁碎给牲口吃,牛马羊,鸡鸭鹅,还有鱼塘里的鱼都爱吃。这嫩叶和梗可以炒着吃,比很多蔬菜还好吃。”
“还有这么多讲究……”老村正喃喃道,更是觉得沈良玉深不可测,他深深记住了沈良玉的每一句话。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去剪藤了。”沈良玉一挥手,“记住,只剪符合要求的壮藤苗,手下留情,别把母蔓剪秃了!那刚长出来的短藤留到三天后又可以剪。王大,你们几个帮忙看着点。”
“好嘞!”王大几人立刻应声,分散开维持秩序。
村民们早已迫不及待,得到准许,立刻有序地涌向苗床边缘,按照刚才学到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开始挑选、剪取藤苗。一时间,苗地里尽是“咔嚓咔嚓”的清脆剪藤声,和村民们压低声音的互相提醒与交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