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勘验尸身、草草结案后,槐树村因命案而起的惶然,终被腊月的寒风渐渐吹散。日子如村边未封冻的小溪,即便水面结着薄冰,底下的水流仍带着村民活下去的执念,潺潺流向年关。
这是沈良玉穿越后的第一个新年,也是他与四位妻子在青砖小院的首个团圆年。前几日去镇上换粮时,他还见城墙根下蜷缩着面黄肌瘦的灾民,怀里揣着半块发黑的树皮,眼神空洞如枯井。可这座小院里,却酝酿着一股温暖的期盼,像灶膛里的火苗,虽不炽烈,却足够驱散寒意。
腊月二十四的扫尘日,柳芸早早分配活计:“把晦气扫出去,好迎新年。”
苏瑾擦窗棂、抹桌椅,动作轻柔得像呵护宝贝;苏瑜拎着扫帚追着落叶跑,还趁苏瑾不注意往她脖子里塞碎雪;李美凤默默把灰尘装竹筐,脚步轻得像猫。沈良玉想搭把手,却被柳芸按在竹椅上:“你前阵子进山累坏了,歇着吧。”阳光洒在姐妹们忙碌的身影上,镀着淡金,他忽然懂了,这就是“家”的模样。
苏瑾擦完窗,拿出红纸剪窗花。她的手巧,“福”字边角带着细密花纹,鱼戏莲叶图里的鱼儿翘着尾巴,仿佛要从纸上游出来。柳芸踩着凳子贴窗花时,邻居王大娘隔着篱笆叹:“这窗花真好看,看着就有年味儿。”苏瑾腼腆地笑,红纸上的喜气,瞬间点亮了素雅的屋子。
沈良玉筹备年货时,也没再去深山打猎,他把剩下的四十两银子全交给了苏瑾,现在家里总共还剩下一百来两银子,目前足够花了。而且长期去打猎也不是个事,他想经商,用现代的技术在征服这个古代市场。
腊月二十九清晨,沈良玉去镇上买了猪肉、鸡、鸭、鱼回来。小院飘出浓郁的肉香。柳芸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在厨房大展身手:猪肉红烧,鸡肉焯水后保汤,鸭裹着姜片葱段在热油里翻炒在闷煮,出锅时浇上(杀鸭时留着的)鸭血,紫黑色的前世老家名菜【血鸭】色香味俱全。这血鸭是沈良玉特意教会柳芸的,本来还有别一个猪肉酿豆腐,但煮多了吃不完,就没教柳芸做了。
苏瑜扒着厨房门框咽口水,柳芸夹血鸭喂入苏瑜嘴里,小娘子眼睛一亮:“柳芸姐,太香了,真好吃!”
沈良玉又拿出两斤白面:“瑾儿、美凤,咱们包肉馅饺子。”姐妹俩眼睛都亮了——这年月,白面饺子是普通人家梦里的吃食。苏瑾和面,李美凤加温水,面团揉得光滑时,苏瑾轻声说:“加点葱花,肯定更香。”
路过的村民闻着肉香,看着窗上的红窗花,眼神满是羡慕。隔壁张大叔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深深吸了口气又重重叹气,自家烟囱飘着稀粥的青烟,锅里能照见人影,他摇着头加快脚步,心里清楚,沈良玉这好日子是拿命搏来的,人家有力能搏虎的本事,羡慕不来。
除夕当天,寒风里已经没了雪意,气温已经开始有点上升。沈良玉凭着记忆和前世书法,一笔一划写就:“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
苏瑜凑过来问意思,他笑着解释:“新的一年,咱们都健康,日子会越来越好。”柳芸端着米糊帮忙贴春联,红纸上的黑字衬着青砖墙,年味儿一下子浓了。
傍晚气温没降,但雪却落了下来,先是细雪粒打在脸上疼,很快变成鹅毛,给院子盖了层白霜。沈良玉知道,这是这个冬天的最后一场雪,待到天气放晴,雪融化后,气温回升就进入春耕时节了。
堂屋八仙桌上,四菜一汤一饺子,摆得丰盛,几盏油灯加十数根红烛点燃,堂屋亮如白昼。烛油滴在烛台上凝固,暖意裹着肉香、烛火气息,与屋外的寒冷黑暗泾渭分明。
“都坐下吧。”沈良玉在主位落座,四位妻子依次坐下,看着满桌饭菜,脸上的幸福里带着难以置信,两个月前,她们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现在却过上了大鱼大肉的奢侈生活。
沈良玉端起一杯这古代的低度水酒,目光扫过妻子们:“这是咱们家的第一个年!”他声音里满是感慨,“世道难,但只要咱们夫妻同心,往后的年都会更好!我敬你们!”
柳芸眼眶发红:“有你在,我们什么都不怕。”苏瑾轻声接话:“愿与相公,岁岁常相伴。”姐妹们端着茶碗,泪光闪烁——她们都曾历过饥寒无助,如今有了温暖的家、可靠的依靠,这点暖意,足以驱散所有寒意。
年夜饭吃得香甜。
收拾完碗筷,一家人围坐炭火盆守岁。木炭烧得通红,柳芸拿出饴糖,每人分一小块:“含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糖甜从舌尖漫到心底,烛火映着一张张笑脸,苏瑜靠在苏瑾肩上犯困,李美凤挨着柳芸浅笑,沈良玉看着眼前的安宁,满心踏实——哪怕外面是乱世,有他守着这方小院,就什么都不怕。
这饥荒年的除夕夜,槐树村的青砖小院像乱世中的孤岛。没有鞭炮,没有繁礼,只有真挚的陪伴和对未来的希望。
夜渐深,雪还在下,沈良玉看着身边强打精神守岁的妻子们,轻声说:“新的一年,就要来了。”
话音刚落,远处公鸡开始打鸣,清脆的声音穿透风雪,宣告着新的希望,已然降临。
喜欢开局迎娶双胞胎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开局迎娶双胞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