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穹顶困局惊残梦,瀚海迷墙锁尘心
金色的阳光泼洒在主岛的谷仓上,木质的仓门被沉甸甸的谷物压得微微变形。程一琳正踮着脚,将最后一袋晒干的稻谷堆放到货架顶端,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满是谷糠的地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顾牧则在一旁用木耙将散落的麦粒归拢,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特有的醇香,混合着阳光晒过的温暖气息。
“今年的收成怕是要创纪录了。”程一琳直起身,捶了捶酸胀的腰肢,望着谷仓里堆成小山的粮食感慨道。稻谷、小麦、高粱码放得整整齐齐,红薯和土豆则储存在通风的地窖中,足够他们吃上两年有余。而在谷仓外,主岛和1、2、3号岛的牲畜数量仍在持续增长,33头牛已繁衍到40多头,山羊和野猪更是数量翻倍,鸡群也扩充到了两百多只,一派丰衣足食的繁荣景象。
顾牧放下木耙,走到门口望向远方的大海。蔚蓝的海面与天际线融为一体,海鸥在海面上盘旋翱翔,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沉默了片刻,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是啊,日子越来越安稳了,可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程一琳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大海,眼中也泛起了复杂的神色。他们在这座荒岛上已经生活了七年,从初登岛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自给自足,双手早已布满老茧,农活和养殖技能也愈发娴熟。可每当夜深人静,或是看到天边的圆月,那些深埋心底的记忆总会悄然浮现。
“昨天整理旧衣物时,我翻到了以前带过来的手机壳。”程一琳轻声说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突然就想起了以前在城市里的日子,想起了下班后和朋友们去逛街,街边的奶茶店总是排着长队,晚上还能看到霓虹闪烁的夜景。”
顾牧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容:“我也时常想起我爸妈,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以前总嫌他们唠叨,现在想听一句叮嘱都成了奢望。还有家里的老电视,每到晚上就播放着各种节目,不像现在,除了风声和海浪声,就只有牲畜的叫声。”
他们都是来自21世纪的人,习惯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城市的喧嚣。如今在这座荒岛上,虽然过上了安稳的田园生活,可内心深处那份对过往的眷恋和对外界的牵挂,却从未真正消散。这种情绪如同深埋的种子,平日里沉寂无声,却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破土而出,撩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我们现在有大船了。”顾牧突然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8号岛的临时营地也建好了,我们可以从那里出发,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万一能发现其他有人居住的岛屿,说不定就能联系上外界,让家人知道我们还活着。”
程一琳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惊喜与迟疑:“去更远的地方?可我们不知道东边是什么情况,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
“我们已经不是初来乍到的新手了。”顾牧语气坚定,“这些年我们经历了那么多,暴风雨、野兽袭击都挺过来了。而且大船性能稳定,我们再准备充足的物资,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就算找不到其他人,我们也可以再回来,这里永远是我们的家。”
程一琳望着顾牧坚定的眼神,心中的迟疑渐渐消散。对家人的思念、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那份深埋心底的期待,交织在一起,促使她点了点头:“好,我们去试试。”
接下来的半个月,两人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远航物资。食物方面,他们将大量新鲜猪肉、羊肉切成小块,用盐腌渍后挂在熏烤棚里熏制成腊肉,又把红薯、土豆切成薄片晒干,制成耐储存的薯干;还将小麦磨成面粉,用陶罐密封保存,同时带上了不少煮熟的鸡蛋和晒干的野菜。这些食物都是他们在岛上能稳定获取且便于储存的,足以支撑长时间航行。
水源方面,他们用坚固的中漏水;同时带上了之前制作的海水淡化简易设备——由木质框架、纱布和草木灰过滤层组成,能将海水过滤后通过蒸发冷凝获得淡水,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也能补充水源。
工具方面,斧头、锯子、绳索、维修船只的凿子和锤子等一应俱全;药品则准备了治疗外伤的草药膏、缓解感冒发烧的草药以及消毒用的烈酒,这些都是他们多年来在岛上摸索出的实用药品。此外,还带上了充足的火种——用干草和树脂制成的火绒,以及用于照明的火把和夜间取暖的毛毯。
出发的那天清晨,天还未亮,主岛的码头就已灯火通明。顾牧和程一琳将所有物资搬上机动大船,大黄和小灰也兴奋地跳上船,在甲板上不停地打转。随着顾牧拉动启动绳,发动机发出沉稳的轰鸣,大船缓缓驶离主岛,朝着8号岛的方向驶去。
经过三天的航行,他们顺利抵达8号岛。临时营地的竹棚依旧完好,岛上的植被更加茂密了,溪流也依旧清澈。两人在营地休整了两天,从溪流中补充了淡水,检查了大船的发动机、燃油储备和船体状况,确认一切正常后,便准备从这里出发,继续向东航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