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四年正月初十,京城西市的“聚贤楼”正式开业。
朱红的楼牌上题着苍劲有力的“聚贤”二字,楼前挂着两串大红灯笼,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引得往来行人纷纷驻足观望。
酒楼二楼的雅间内,凌策临窗而坐,看着楼下热闹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他手中把玩着一枚雕刻精致的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小小的“策”字,这是情报传递的信物之一。
“小公子,这聚贤楼开业第一天,就来了不少达官贵人的家仆和往来商旅,生意比预想中还要好。”老周掌柜躬身站在一旁,脸上满是笑意。
老周原是侯府的账房,跟着林伯多年,忠诚可靠,又精通算计,是凌策特意挑选来打理聚贤楼的。
“很好。”凌策点头,目光扫过楼下大堂,店小二们穿着统一的青布长衫,看似忙碌地招呼客人,实则暗中观察着每一位食客的言行。
账房先生坐在柜台后,一边记账,一边留意着往来人员的谈话,指尖时不时在账本上做着细微的标记。
这聚贤楼看似是凌策拓展商业版图的又一步,实则是他建立情报网的核心据点。
京城乃天子脚下,达官贵人、世家子弟、往来商旅汇聚于此,酒楼正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而他要做的,就是以酒楼为掩护,将这些散落的消息汇聚起来,织成一张覆盖京城的情报网,重点监视三公主赵灵月和镇北王世子萧煜的动向。
“老周,按之前的安排,让‘青雀’去盯三公主府的动向,‘玄鹤’负责监视镇北王府,每日酉时将消息汇总到这里。”凌策低声吩咐,语气带着几分凝重。
“尤其是三公主和萧煜的私下往来,哪怕是一句寻常的对话,也要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
“是,小公子。”老周躬身应道,眼中满是敬佩。
他原以为小公子只是想做些生意积累财富,直到凌策将建立情报网的计划和盘托出,他才明白,小公子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朝堂的风雨,这聚贤楼,不过是他布局的一步棋。
凌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
自宫宴风波后,萧煜和赵灵月虽收敛了许多,却并未真正安分。
系统监测到两人多次私下会面,行踪诡秘,显然在谋划着什么。
而他建立情报网,就是要提前掌握他们的阴谋,为凌英,为侯府,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对了,老周。”凌策突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递给老周。
“这是我设计的暗格,你让人在三楼的‘听风阁’里按图打造,用来存放情报和密信。”
“另外,在雅间的茶具和桌椅上,也做些手脚,方便传递暗号。”
老周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只见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暗格位置,有的藏在书架后,有的隐在桌腿里,设计得极为隐蔽。
他连忙点头:“老奴明白,这就去安排,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老周离开后,凌策独自坐在雅间内,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知道,建立情报网并非易事,既要隐蔽,又要高效,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但他别无选择,萧煜手握京畿兵权,赵灵月背后有残余的赵家势力,两人联手,足以对凌家构成致命威胁。
他必须提前掌握他们的动向,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傍晚时分,聚贤楼渐渐安静下来。
老周带着两个身着粗布衣衫的男子走进雅间,其中一人身材瘦小,眼神锐利,正是负责监视三公主府的“青雀”。
另一人身材高大,面容黝黑,是负责镇北王府的“玄鹤”。
两人都是退役的北疆老兵,因伤退役后无家可归,被凌策收留,对凌家忠心耿耿。
“属下参见公子。”两人躬身行礼,语气恭敬。
“起来吧。”凌策抬手示意,“今日可有什么发现?”
青雀率先开口:“回公子,今日午时,三公主以‘礼佛’为名,去了城外的静心庵。”
“属下暗中跟随,发现镇北王世子萧煜也在庵中,两人在禅房内密谈了近一个时辰。”
“因禅房守卫森严,属下未能听清具体内容,只隐约听到‘兵权’‘粮草’‘时机’几个词。”
玄鹤接着说道:“镇北王府今日也有异动。”
“萧煜从静心庵回来后,立刻召集了几位心腹将领,在府中密谈。”
“另外,属下发现,镇北王府的粮库近日频繁出入,似乎在暗中囤积粮草和军械,行踪极为隐秘。”
凌策的眉头微微皱起。
兵权、粮草、囤积军械……萧煜和赵灵月的动作,显然是在为某件大事做准备。
结合之前的宫宴风波,他们很可能是想通过控制粮草和军械,来牵制北疆军,甚至图谋不轨。
“继续盯紧他们。”凌策语气凝重,“青雀,你想办法收买静心庵的尼姑,获取禅房内的谈话内容。”
“玄鹤,查清镇北王府囤积的粮草和军械数量,以及他们的来源和用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