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实验室里,冷白色的灯光洒在解剖模型上,将206块骨头的轮廓映照得格外清晰。
程局,您看——白发苍苍的解剖学教授用激光笔点向模型,人体骨骼系统是天然的生物识别密钥。
光束在颅骨上游走:29块颅骨,每个人的比例、弧度、接缝处都有细微差异,比指纹更难伪造。
接着移向躯干:51块躯干骨,尤其是肋骨的排列间距,可以构建独特的生物特征矩阵。
最后扫过四肢:126块四肢骨的运动轨迹,能形成动态识别码。
程度站在全息投影前,目光灼灼。投影里,一个虚拟人体正随着教授的讲解分解重组,骨骼数据流如星河般闪烁。
将这些数据与光明区天网系统结合,计算机系的张教授推了推眼镜,我们开发的骨纹识别算法,误差率低于十亿分之一。
实验室角落,常成虎的瞳孔微微放大。他的累觉天眼科技刚投了一个亿,此刻才明白这笔钱买的是什么,表哥告诉他未来刷脸支付、身份认证的底层专利。
至于什么是刷脸支付、身份认证,他不懂,反正表哥说的就是对的!
程度突然伸手,在全息影像中抓取出一段脊柱模型:如果加上步态分析呢?
完美互补!年轻的研究生激动地插话,骨骼结构是静态密钥,步态是动态密码,双重加密......
他的导师赶紧咳嗽一声,学生立刻噤声。
程度笑了,转向常成虎:常总,能否再追加五千万,我要在明年年底前看到原型机。
“程局都发话了,那肯定没有问题!”常成虎点了点头!
果然,11月底,迎来了第一波大跌,他们通过美股做空,账户资金再次翻了一倍还多,可操作资金达到6个亿。
实验室的投影仪嗡嗡作响,将人脸识别算法的流程图投射在幕布上。程度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如同倒计时的秒针。
李教授,您说的误差范围是多少?程度突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目前我们的算法在理想条件下能达到85%的匹配率,但实际场景...李教授推了推眼镜,可能降到60%左右。
程度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画出一条陡峭的曲线:燕京海燕系统去年破获的287起案件中,有43起是靠98.7%的精准识别。
笔尖重重一点,墨水晕染开来,误差超过1.3%,就会有13起案件石沉大海。
计算机系的张教授忍不住反驳:但海燕系统的投入是我们的二十倍!
深度学习需要三个要素:算法、数据和算力。程度在白板上写下这三个词,算法靠各位教授,数据靠光明区280万人口,算力...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常成虎,就交给常总了。
角落里,一个研究生突然举手:如果...如果我们用骨骼识别做初筛,再用面部特征二次验证呢?他的声音越来越小,这样能节省70%的算力...
几位教授交换着眼色。程度嘴角微微上扬——这正是他想要的方向。
会议室里骤然安静,只有投影仪发出轻微的嗡鸣。几位白发苍苍的教授交换着眼神,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电流窜动。
六个月......95%的识别率......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泰斗周院士摘下老花镜,缓缓擦拭镜片,程局长,您知道这个标准意味着什么吗?
程度的手指在实木桌面上轻轻叩击:意味着要比现有最好的人脸识别系统快三倍,准确率提高七个点。
不可能!年轻的李教授脱口而出,国际顶级团队做到91%都用了五年!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的条件。程度突然调出一组数据,汉东大学有全国最大的步态数据库,天眼科技能提供每秒千万次的计算能力......他停顿一下,再加上光明区每天280万人的真实场景数据。
张院士突然拍案而起,茶杯里的水溅在项目书上:干!我带队攻坚骨骼识别模块!
周院士摩挲着项目书上的烫金徽章,忽然笑了:程局长,您知道吗?三十年前我们搞计算机时,条件比这差远了......他转头看向团队,两点一力就是办!
实验室立刻变成战时状态:
走廊里架起行军床,博士生们轮班倒;
食堂直接送来餐车,院士和学生们挤在一起啃馒头;
天眼科技的工程师在机房打地铺,确保服务器24小时不宕机。
.......
程老弟,你这个风光无限啊!”赵瑞龙皮笑肉不笑的来到程度的办公室:“我听说省委的领导很看重你啊!”
“那是领导看得起我!”程度用一次水杯接了一杯茶放在赵瑞龙的面前,坐下来问道:“赵公子今天来有什么指示?”
“哟,我一个小小的商人,那敢指示程大局长!”赵瑞龙看都不看眼前的茶,这个程度,拿茶末来对付自己。
当然,他相信程度这里没有什么好茶,所以也没有计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