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百年老字号成珠楼,一场大火吞噬了正在办婚宴的新娘。
头七那晚,上百居民目睹一支诡异迎亲队伍在废墟前哭泣。
侥幸逃生的新郎在百日祭时,被莫名坠落的木梁砸中。
重修期间,工人接连遭遇怪事:不会粤语的外地人突然唱起粤剧……
———
1985年10月9日傍晚,广州河南区漱珠桥畔的成珠楼张灯结彩,三楼大厅里人声鼎沸。
二十八岁的新郎叶永明穿着崭新的西装,紧张地整理着领带,身旁是他美丽的新娘梁美娟。她鹅黄色的婚纱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头戴一朵鲜红的绢花,映得脸颊愈发娇艳。
“别紧张。”美娟轻声对永明说,眼里含着笑意。
永明握住她的手:“能不紧张吗?盼了这么多年,总算等到今天。”
大厅里觥筹交错,宾客们的笑脸被灯光照得发亮。永明的父亲老叶满面红光,举着酒杯一桌桌敬酒,声音洪亮:“多谢赏光!饮杯!”
谁也没注意到,就在他们脚下的二楼,一场丧宴正在进行。白色的挽联与三楼的红双喜形成诡异对比,低沉的哭泣声被三楼的笑语掩盖。成珠楼的经理对此不以为然,酒楼生意好,同一天接红白喜事是常有的,多加些红包便是。
晚七点半,宴席接近尾声,部分宾客开始离席。美娟斜靠着柜台写单结账,永明则送几位长辈下楼。就在这时,整栋楼的灯光猛地熄灭。
“又停电了!”有人抱怨道。这在八十年代的广州是常事。
为维持营业,酒楼员工启动了安置在一楼木楼梯下的柴油发电机。不一会儿,电灯重新亮起,三楼又恢复了喧闹。
没人注意到,楼梯下的发电机窜出了一丝火苗。
“着火啦!”
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欢笑,紧接着是玻璃破碎的声音。永明刚送完客回到三楼,就被一股浓烟呛得咳嗽不止。
“美娟!”他大喊着冲向柜台,却发现妻子已不在原处。
火势从一楼顺着唯一的木楼梯迅速蔓延至三楼,像一条饥饿的火龙,吞噬着一切。木制建筑在火中噼啪作响,仿佛垂死者的呻吟。
“唯一的楼梯烧着了!”有人哭喊着。
人们挤向窗口,有人冒险跳楼,有人沿着水管下滑。永明的父亲老叶喝得半醉,被人群挤到烟囱旁。“从这儿下!”他朝儿子大喊。
烟囱已被烧得滚烫,永明咬紧牙关,手脚并用地抱着烟囱向下滑。热浪灼烧着他的手掌,浓烟让他几乎窒息。滑到一半,他听见头顶传来美娟的尖叫:
“永明——救我——”
他抬头,看见三楼窗口,美娟的身影被火光吞没,她头上的那朵红绢花在火中异常鲜艳,像一滴血。
“美娟!”永明嘶吼着想爬回去,却被父亲拉住。
“来不及了!”老叶哭喊着,一脚将儿子踹了下去。
永明从半空摔落,左腿传来剧痛,昏死过去。
这场大火造成8人死亡,24人受伤。新娘梁美娟和她的家人全部葬身火海。
永明在医院躺了三天才苏醒。他摔断了左腿,但比身体创伤更痛的是心中的空洞。每当他闭上眼睛,就看见美娟在火中向他伸手,那朵红绢花在她发间燃烧。
“我应该回去救她的……”他喃喃自语。
火灾后的第七天,即1985年10月16日深夜,漱珠桥附近的居民被一阵奇异的乐声惊醒。
那是指尖轻敲锣鼓的清脆,夹杂着唢呐悠长而悲切的鸣响,分明是旧时迎亲的乐曲,却在深夜里显得格外诡异。
一些大胆的居民推开窗,看见令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
成珠楼前的马路上,一支穿着古装的迎亲队伍正缓缓行进。队伍中的人都穿着鲜红如血的衣裳,脸上涂抹着过白的粉,在月光下泛着青灰。他们的身影飘忽不定,如同隔着一层水雾观看。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顶八抬大轿,轿帘随步伐轻微晃动,隐约可见里面坐着一位头戴红盖头的新娘。但当帘子被风吹起时,眼尖的人发现,轿子里空无一人。
这支诡异的队伍行至成珠楼废墟前,乐声戛然而止。整条街顿时陷入死寂,连夏虫都噤了声。
突然,队伍中传出低低的啜泣,随即演变成嚎啕大哭。那哭声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凄厉得不像人声。哭声在废墟上空回荡,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同时哀嚎。
天快亮时,队伍如雾气般消散,不留一丝痕迹。
那一夜,上百人目睹了这一幕。成珠楼“鬼娶亲”的传说,就此在广州城传开。
火灾百日祭那天,永明和亲友们来到成珠楼废墟前烧纸祭奠。
他拄着拐杖,将纸钱一张张投入火中。“美娟,我对不起你……”他哽咽着。
就在这时,三楼的残骸中突然掉下一根拳头粗细的烧焦木梁,直直砸向永明头顶!幸亏他恰好弯腰捡纸,木梁只砸中他的左肩。
永明惨叫一声倒地,在剧痛中,他恍惚看见一个穿烧焦红裙的身影在废墟中一闪而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