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冲突的根源,是你们仍保留个体思维惯性。” 星核的机械音带着分析性,“林澈作为指挥,需在战略决策中预留技术调整空间;陈默作为技术支撑,需将复杂数据提炼为‘是 / 否 / 需多久’的简洁信息;苏晓作为感知核心,需建立‘优先级筛选机制’,避免信息泛滥。”
基于星核的分析,三人共同制定磨合方案,分为三个模块:
1. 意识预沟通机制
训练前 5 分钟,三人提前共享各自的决策倾向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林澈会明确 “本次训练优先保障星尘号安全” 或 “优先消灭敌人” 的核心原则;陈默会预判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及处理时长;苏晓会说明感知范围和可能的信息盲区。
“比如下次遇到技术故障,我会提前说‘导管修复需 3 分钟,需临时切断能源’,林澈你就能提前调整战术,不用临时沟通。” 陈默举例道。
2. 分工细化与补位规则
将所有可能的危机场景,细化为 “指挥、技术、感知” 三大核心分工,同时明确补位条件:
林澈(指挥):主导战略、操控武器和护盾,当苏晓感知受阻时,用星环能量辅助扫描;
陈默(技术):负责修复、能源分配,当林澈被意识干扰时,临时接管部分指挥权限(仅限技术相关决策);
苏晓(感知):标记目标、预警风险、净化意识污染,当陈默修复需要时,用残魂能量辅助。
“补位不是替代,而是临时支撑。” 苏晓补充,“比如陈默临时接管指挥时,只需要决定‘是否切断能源’,不用管攻击目标,避免分工混乱。”
3. 短板互补训练
针对三人的短板组合设计专项训练:林澈的黑暗记忆干扰可能导致决策犹豫,由苏晓提前释放残魂能量稳定其意识;陈默的过度理性可能忽略人员安全,由林澈在决策中加入 “安全阈值” 提醒;苏晓的情绪波动可能影响感知,由陈默提供 “情绪过滤程序” 实时辅助。
“我们可以在意识网络中建立‘短板预警信号’,比如我感到黑暗记忆干扰时,释放一个金色光点,你们就知道需要配合。” 林澈提议。
方案确定后,星核启动首次专项磨合训练 —— 模拟 “黑暗意识体意识干扰 + 星尘号导航故障”,检验预沟通和补位规则的效果。
训练开始前,三人进行 5 分钟预沟通:
林澈:“优先保障导航修复,敌人攻击以防御为主,我的黑暗记忆可能被触发,预警信号为金色光点;”
陈默:“导航修复需 2 分钟,期间需关闭部分非必要系统,能源分配会向导航倾斜,护盾能量暂时下降 20%;”
苏晓:“我会重点感知意识干扰源,标记后由林澈摧毁,同时监控你的意识状态,释放残魂能量辅助稳定。”
训练启动后,虚拟场景中,黑暗意识体释放低频意识波,林澈的意识果然出现波动,星环光流变得紊乱,他立即释放金色预警光点。苏晓的残魂能量瞬间包裹他的意识,黑暗记忆的阴影快速消散,同时标记出 3 个意识干扰源;陈默关闭非必要系统,集中能源修复导航,同时提醒林澈:“护盾能量 50%,注意规避左侧攻击;” 林澈在残魂能量的辅助下,操控净化炮精准摧毁干扰源,同时调整护盾能量,护住导航舱。
“同步率 88%!较上次提升 5.5%!” 星核的声音传来,“意识衔接延迟缩短至 0.2 秒,补位规则有效,但信息传递仍可优化 —— 陈默的技术提醒可以更简洁,比如‘护盾 50%,左避’。”
三人根据反馈调整,进行第二次专项训练,这次同步率提升至 90.3%,首次突破 90% 阈值。但星核指出:“这是单一危机场景,多重危机叠加时,仍需检验你们的应变能力。”
星核启动最终的深度磨合训练,场景升级为 “四重危机叠加”:黑暗意识体主力舰队(20 艘战舰)进攻 + 动力舱能源泄漏 + 货舱星尘碎片不稳定 + 部分船员意识被污染。这次训练不设固定时间限制,要求同步率稳定在 90% 以上持续 5 分钟,才算磨合达标。
训练开始前,三人进行预沟通,这次的沟通更加简洁高效:
林澈:“核心优先级:救船员> 修动力舱 > 稳碎片 > 灭敌人,我的预警信号:金色(黑暗记忆)、红色(决策犹豫);”
陈默:“动力舱修复 4 分钟,碎片稳定需 3 分钟,修复顺序:先动力舱,碎片由苏晓用残魂能量临时压制;”
苏晓:“先标记污染船员位置,再标记敌舰弱点,感知到意识干扰立即共享,辅助稳定林澈意识。”
虚拟场景启动,20 艘黑暗战舰密集进攻,护盾能量快速下降至 70%;动力舱的星尘能量导管破裂,能源泄漏形成蓝色电弧;货舱的星尘碎片发出刺眼光芒,能量波动剧烈;3 名虚拟船员倒地,意识被黑色能量包裹,陷入昏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