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见·西墙峪大捷
一>、西墙峪的星火
清晨,西墙峪的秋风吹过兵工厂的铁皮屋顶时,陆沉正蹲在车床旁,和几个老兵研究新造的手榴弹。兵工厂的机器是早年留下的旧设备,锈迹斑斑,却被战士们擦得发亮。自从陆沉和王虎带着队伍驻扎在这里,又是征兵,又是修建厂房,一台台机器开始正常运转,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给原本废弃的厂房重新活了过来。
铁匠炉的火光从早烧到晚,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混着机器的轰鸣,成了山谷里最有力量的声响;夜里,煤油灯把绘图室照得通明,陆沉趴在桌子上,用炭笔修改迫击炮,高射机枪的图纸,王虎、常无畏、单桐林则在一旁帮着计算弹药用量,几个人的影子在墙上汇成了一副生动的画,像几个并肩作战的兄弟。黄英贵、康大龙则带着老兵巡逻。吴天付带着三排的战士帮助运各种所需原料。徐定山和拴住在操练新兵。李梅带着十几个百姓在做饭。
下午,“连长,你看这手榴弹的引信,俺们改短了半寸,扔出去三秒就能炸,鬼子想捡都来不及!”负责造武器的老兵举着新做好的手榴弹,脸上满是自豪。他原本是兵工厂的工人,鬼子来了后躲进了山里,听说八路军在造武器打鬼子,立刻带着工具来投奔。 陆沉接过手榴弹,掂量了掂量,又试了试引信的灵敏度,笑着说:“好!就按这个标准造,越多越好。”他回头看了眼窗外,训练场上,一千多个新兵正在操练——有农民、有学生、有逃出来的劳工,还有投诚的伪军,不知何时王虎正带着他们练刺杀,喊杀声震得树叶都在晃。
自从上次解围后,陆沉和王虎就决定兵合一处,在红石峪扎根。他们一边修整训练,一边派人去附近的村子征新兵,还印发了很多《见》的连环画,告诉老百姓“跟着八路军,能打鬼子,能过好日子”。没想到才三个月,队伍就从六百多人发展到了两千多人。为了便于管理,还临时编了三个营,一营是原来的八路军老兵,由陆沉兼任营长,黄英贵、康大龙、副营长;二营是川军残部和投诚的国军,由王虎任营长,常无畏、单桐林副营长;三营则是新兵和地方抗日武装,由吴天付任营长、栓柱任副营长,栓柱因为枪法准,还当了三营的机枪连连长;李梅任后勤队与担架队大队长。临时营部,徐定山任政委;单桐林任营参谋长,赵刚任营情报科科长。由赵刚编制成册上报鲁南抗日联军总部。
兵强马壮了,陆沉和王虎就开始拔除附近的鬼子据点。他们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先派小股部队围住据点,剪断电话线,再在鬼子援军的必经之路埋设大量地雷伏击鬼子援军。一个月下来,附近五个鬼子据点被连根拔起,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还解救了几百个被鬼子抓去当劳工的老百姓。老百姓们感激他们,纷纷把家里的铁器捐出来造武器,悄悄给部队送粮食。
有个老太太,把自己陪嫁的两只银镯子都拿来融了,说:“俺老了,不能打鬼子,这点东西,就当给战士们添点力!”陆沉把老太太的银镯子做成了一把小刀,挂在腰间,说:“这是老百姓的心意,咱们得带着它,多杀鬼子,不辜负他们。” 可队伍的壮大和胜利,也成了鬼子的心病,鬼子济南陆军总部非常震怒,“一定要消灭鲁南抗日联军”,遂发兵来犯。
鲁南抗日联军总部发来电报,说鬼子在临沂、枣庄一带调集了大量兵力,还来了重炮旅,看样子是要对西墙峪下手了。
侦查员报告:“估计是四个联队,少说也有四千多人,还有重炮,来势汹汹啊。”王虎看着侦察兵画的地图,眉头皱得很紧,“咱们虽然有两千多人,可重武器太少,硬拼恐怕吃亏。”陆沉也在琢磨对策。他走到墙上的大地图前,用红笔圈出西墙峪周围的地形——东边是悬崖,西边是河,只有南边和北边两条路能进来,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咱们不能硬拼,得用地形拖垮他们。”他指着地图上的山口,“北边的黑风口,两边是山,中间只有一条路,适合埋地雷、架机枪;南边的月牙河,冬天水浅,能挖战壕,还能把鬼子的重炮引到河边,让他们的炮发挥不出作用。”
就在这时,通讯员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两封电报:“营长!营长!八路军军部和国军军部都来电报了!”陆沉和王虎赶紧接过电报。八路军军部说,已经派了两个团从东边赶来增援,预计三天后到达;国军军部则说,川军122师的一个旅会从南边牵制鬼子,还会送来一批弹药。“太好了!”王虎激动地拍了下桌子,“有了援军,咱们就能和鬼子好好干一场了!” 陆沉也松了口气。他把电报叠好,放进怀里,又摸出腰间的银镯子小刀:“我们有老百姓的支持,国共军部的支援,还有咱们两千多弟兄的劲,这次一定要让鬼子有来无回!”
二>、见·黑风口的炮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