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天挂断电话,书房里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
他目光复杂地看着身边的外孙,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审慎:
“小奕,你跟外公说实话,你是不是……遇到什么‘机遇’了?”
他用了一个比较模糊的词。
陈奕迎上外公的目光,没有直接否认,轻轻点了点头:“外公,算是吧。”
“除了这个发动机,你还知道些什么?”宁天追问道,语气凝重。
陈奕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很多……但现在,先解决这个最重要,不是吗?”
他知道自己暴露的已经够多了。
宁天深深地看着他,知道自己这个外孙身上肯定藏着更大的秘密,但作为至亲,他选择了信任和沉默。
有些事,或许不知道比知道更好。他叹了口气,没再追问。
半个小时后,书房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陈军老爷子一身戎装,甚至没来得及换便服,显然是从重要会议中直接赶回来的。
他推开门,看到沙发上沉默对坐的一老一少,眉头紧锁:
“老宁,到底出了什么天大的事?火急火燎地把我叫回来,发展部那边会议刚开到一半!”
宁天没有说话,只是将桌上那叠发动机设计草图递了过去。
陈军疑惑地接过,当他看清图纸上的内容时,瞳孔骤然收缩,脸上瞬间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这……这是?峨眉?你们所的图纸……怎么会在这里?”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惊愕而拔高。
宁天点了点头,随即又沉重地摇了摇头:
“是老陈,这确实是涡扇十五的设计思路,甚至……比我们现有的构想更完善、更超前。但问题是,画出这份图纸的人,是你的孙子,小奕。而我们所里……连最关键的涡轮叶片单晶铸造工艺都还没完全突破。”
陈军猛地转头,目光如炬般射向陈奕,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和审视:“小奕!这……这真是你画出来的?”
“是的,爷爷。”陈奕平静地回答道。
陈军看着孙子坦然的眼神,又看了看亲家那复杂难言的表情,瞬间明白宁天肯定已经追问过来源了。
他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没有再去追究那无法深究的来历,而是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你有把握吗?孩子,你要知道,这东西对于国家来说,是空军的命脉!”
陈奕没有直接回答爷爷的问题,而是沉默了几秒,反问道:
“爷爷,外公,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如果在2001年的4月1日,我们就有装备了这种发动机,性能全面超越F-22的战机……我们现在,还会有‘’无法返航的遗憾吗?别人,还敢那样肆无忌惮地闯入我们的家门口,欺负我们吗?”
一句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两位历经风雨的老人的心口上。
书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陈老爷子的拳头无声地攥紧,指节发白。宁老爷子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掩饰着内心的激荡。
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良久,陈军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决断:“你需要什么支持?”
陈奕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道:“国家需要立刻成立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华夏航空发动机集团’。”
“独立?”陈军捕捉到了关键词。
“对,独立于现有的航空工业集团。”
陈奕肯定地说,
“它必须是一个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所有航空航天动力系统的国家级核心企业,集中全国最优秀的资源和人才,垂直整合,避免内部消耗和重复建设。它的使命,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峨眉’,更包括其未来的系列化升级、舰载机所需的涡扇-19、大型运输机需要的大涵道比涡扇-20、以及更未来的变循环发动机,甚至……”
他说得过于投入,一不小心,将知识库里更多超前的概念顺嘴带了出来:“……甚至是斜爆震发动机等等……”
话一出口,陈奕立刻意识到不好,猛地刹住车。
但已经晚了。
陈军和宁天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像看怪物一样盯着他。涡扇-19?涡扇-20?变循环?斜爆震发动机?
这些项目名称或概念,有的处于高度保密阶段,有的还只是理论界的设想,一个高中生怎么可能如此自然流畅地说出来?
“你……你说的这些发动机……是从哪里知道的?”
陈军的声音带着极大的震动和警惕。
陈奕心里一紧,面上却努力保持镇定,强行解释道:
“都是从一些国外的公开期刊和论文上看到的……很多概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人提出来了,只不过都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我就……顺便记下了名字。”
这个解释十分牵强,但一时之间似乎也没有更合理的说法。
两位老爷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极大的困惑,但最终,对孙子的信任和对那份发动机图纸的极度重视压倒了追根问底的冲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