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赛的前一天晚上,姜羡没有熬夜复习。她早早躺在床上,在脑海中回顾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小七的声音突然响起:【紧张吗?】
有点,姜羡坦诚道,毕竟全省的高手都会来。
【记住,】小七的声音难得地温和,【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走得很远了。那个在特训空间里哭鼻子的姜羡,恐怕想不到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嗯,你说得对,我会努力的。姜羡闭上眼睛,让思绪慢慢平静下来。
省赛当天,天气晴朗。比赛场地设在省教育厅的大礼堂,来自全省各地的数学尖子齐聚一堂。姜羡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都是往年竞赛获奖名单上的常客。
王老师拍了拍队员们的肩膀:记住我们的策略:稳扎稳打,发挥自己的强项。不要被其他人的进度影响。
试卷发下来,姜羡快速浏览了一遍——五道大题,比市赛少一道,但每道题的分值和难度都明显提升。第一题是道复杂的组合数学问题,恰好是她最近重点突破的类型。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开始作答。前两个小时进展顺利,她解出了三道半题目。但第四题的数论问题像一堵墙,挡住了她的去路。各种方法尝试无果,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姜羡的后背渐渐被汗水浸湿。
换个角度,她在心里默念,就像舞蹈中的转身,换个方向看问题。
突然,她想起冬令营时林悦提到的一个冷门定理。尝试着应用,竟然打开了突破口。虽然没能完全解出,但思路得到了大部分分数。
最后一题是道开放性的证明题,要求选手自己提出猜想并证明。姜羡决定从几何角度切入,结合最近在舞蹈课上学到的空间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颖的证明框架。
交卷铃响起时,姜羡长舒一口气。无论结果如何,她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
成绩将在两小时后公布。队员们聚在一起吃午饭,却都食不知味,紧张地等待着结果。
最后那道题,林悦看到她,走过来问姜羡,你用了什么方法?
姜羡描述了自己的思路,林悦眼睛一亮:很巧妙的构想。如果论证严密,应该能拿高分。
下午的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宣布省二中获得团体第三名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个人奖项中,林悦毫无悬念地获得金牌,姜羡则拿到了一枚铜牌——个人排名第四!
【叮!支线任务数学竞赛中级完成!奖励发放:武术进阶课程+记忆力强化10%】名媛系统的提示音在姜羡脑海中响起。
站在领奖台上,铜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姜羡想起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从冬令营的初次接触,到如今的省赛获奖;从对竞赛数学的茫然,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段旅程带给她的远不止奖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蜕变,一种面对挑战的从容。
回校的大巴上,张老师宣布了下阶段的计划:七月的全国赛选拔。姜羡和校队的汪明都获得了参赛资格。
不过在那之前,张老师难得地开了个玩笑,你们先专心准备期中考试,毕竟这个也很重要,要是成绩下滑了,竞赛队可能都要让你们先补习了。
这句话提醒了姜羡——距离期中考试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
期中考试的之前,姜羡重新调整了学习计划。每天的时间被精确划分:早晨两小时综合复习,上午在学校跟随老师梳理考点,下午专项突破薄弱环节,晚上进行模拟测试。
学习空间的四倍时间流速成了她的秘密武器。殊负责数学和理科,荧强化英语,其他导师则分别指导文科科目。系统出品的真题库让她能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语文阅读理解的关键是抓住作者的核心观点,玉在虚拟课堂中讲解道,就像解数学题要抓住核心条件一样。
姜羡发现,竞赛培养的逻辑思维对文科学习也有奇效。她开始用证明题的严谨态度对待阅读理解,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应对历史事件分析,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三天的考试平稳度过。姜羡感觉自己发挥出了正常水平,没有特别棘手的题目,也没有因粗心而犯的低级错误。最后一科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她平静地放下笔,心中有种水到渠成的踏实感。
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时,姜羡的名字赫然排在班级第5名,年级第15名。这个成绩比她预期的还要好,尤其是数学和英语,都拿到了接近满分的分数。
姜羡,你这次数学考了多少?李艺从前排转过身,一脸好奇。
姜羡把卷子递给她:118。
哇!你这成绩和薇姐有的一比了。李艺瞪大眼睛,张老师肯定乐坏了。
确实,张老师在课堂上特意表扬了姜羡: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分比上次提高了不少,尤其是某些同学进步显着。他的目光在姜羡身上停留了一秒,嘴角微微上扬。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姜爸姜妈被各科老师轮流表扬。
姜羡从上个学期改变了之前的颓废状态后,进步显着,班主任老刘笑着说,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已经是年级前列的水平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