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系统奖励后,眼前出现了一个光屏。
屏幕上清晰地陈列着各式乐器的选项,每一件都泛着微光,静候她的选择。一旦选定,其余的光便会暗下。姜羡的目光没有丝毫游移,指尖径直点向了那个她早已心仪的名称——“大提琴”。
空间内的光线随之流转,柔和的光晕渐次变化,场景在她眼前重新凝聚。不再是仪态课的古典厅堂,而是一间专业而静谧的音乐练习室。
木质地板温润,吸音墙壁沉静,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一片虚拟却无比宁静的夜色。房间中央,一把深棕色的大提琴静置于琴凳旁,线条流畅优美,通体散发着温润而含蓄的光泽。
【课程加载中……】
系统提示音落下的瞬间,一道身影在琴旁悄然凝聚。
来人是一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女士。她身姿挺拔,气质沉静如水,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蓝色丝绒长裙,乌黑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优雅而简洁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线条优美的脖颈。
她的面容并非惊艳,但眉宇间透着一种岁月沉淀的从容与专注,眼神温和而深邃,仿佛蕴含着对音乐的无限理解和热爱。
她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静静地垂在身侧,却给人一种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感觉。她整个人站在那里,就像一首舒缓而深沉的大提琴曲,安静,却充满力量。
“你好,姜羡。”女士开口,声音如同她的人一般,温和、醇厚,带着能抚平心绪的磁性,“我是你的大提琴启蒙导师,你可以叫我‘弦’。”
“弦老师好。”姜羡连忙问候,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把美丽的大提琴深深吸引。
弦走到琴旁,指尖极轻地拂过琴身,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温柔。
“大提琴,被誉为‘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她的声音如同琴身本身的共鸣,在静谧的练习室里低回,“它的声音低沉、温暖,极富歌唱性,能够表达最深沉的情感和最复杂的思绪。”她看向姜羡,目光沉静而专注,“学习它,需要的不仅是技巧,更是耐心、专注,以及对声音的敏感和内心的共鸣。”
她示意姜羡走近:“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你的伙伴。”弦老师开始细致地介绍大提琴的构造——琴身、琴颈、弦轴、琴马、拉弦板、尾柱,以及最重要的弓子。她的讲解清晰而富有诗意,冰冷的部件在她的话语中被赋予了生命与温度。
接着,弦老师亲自示范了最基础的持琴姿势与持弓手法,随后让姜羡坐上琴凳尝试模仿。她轻柔地调整着姜羡略显僵硬的手臂和肩膀,引导她去感受琴身倚靠胸前的重量,以及右手握弓时各手指间微妙的平衡。
“放松,让琴的重量由你的身体自然支撑,而不是用力去夹紧它。”弦老师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持弓也是如此,想象你的手正握着小鸟的脖颈,需要稳固,但更要轻柔,给予它歌唱的自由。”
姜羡依言照做,动作仍显笨拙。琴身比想象中更沉,持弓的手腕很快传来酸涩感。但她努力回忆着岚老师所教的“核心稳定”与“放松中的挺拔”,调整呼吸,尽力去体会那种“支撑”与“自由”之间的平衡。
弦老师并未急于让她拉响琴弦,而是先让她练习空弦运弓。枯燥的“推——拉——推——拉”,只为了能让弓子在弦上走直,发出平稳均匀的声音。
“沙……嘎吱……”第一次运弓,弓子在弦上失控地跳动,发出刺耳的锐响。
“弓速要均匀,压力需平稳,用手臂带动,而非手腕使力。”弦老师耐心地纠正,手轻轻托了一下姜羡的手肘,“去感受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寻找那个能让它们‘歌唱’而非‘尖叫’的接触点。”
姜羡屏息凝神,再次尝试。这一次,弓子稍稍平稳了一些,虽然声音依旧干涩微弱,如同幼鸟初试啼声,但至少不再是刺耳的噪音。
【大提琴基础(持琴/持弓/空弦运弓)理解度+5%,当前进度:5%。掌握核心:身体与乐器的平衡,运弓的平稳与均匀。】
名媛系统的提示悄然浮现。
一个小时的课程(现实时间半小时)转瞬即逝。
当姜羡从学习空间退出时,感觉手臂和肩膀都残留着微微的酸胀感,但心底却涌动着一股奇异的满足与宁静。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琴弦冰凉的触感和弓毛粗糙的摩擦感,耳畔也依稀回荡着弦老师那如大提琴般醇厚的嗓音。
她摊开掌心,那支学霸之笔在台灯下泛着淡淡的银辉。书桌上,那张写着目标的便利贴依旧醒目——“班级前20”后面,被她用红笔画上了一个小小的、却无比坚定的对勾。
窗外月色如水。姜羡拿起笔,在便利贴的下方,郑重地添上了两行新的字迹:
「期末:年级前20!」
「大提琴:拉响第一首完整的歌。」
那张写着“488分”的成绩单静静躺在桌角,月光温柔地铺洒其上,“姜羡”和“20”的名次在清辉下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真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