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眼底深处迅速掠过一丝寒意与不悦,但多年中宫修养让她面上依旧维持着完美的端庄,她并未直接接萧昭容那敏感的话茬,只是语气平和地应道:“萧昭容所言,亦是正理。后宫和睦,皇子公主们皆平安喜乐,承欢陛下膝下,便是陛下最大的欣慰,亦是社稷之福。”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更宏观的“皇室子嗣”和“陛下欣慰”,避开了针对个人的尴尬。
伍元照心中冷笑,萧昭容果然不甘寂寞,稍有场合便要兴风作浪,试图搅浑水。她只是微微垂眸,纤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脸上依旧是得体的温婉表情,并不接话。在这微妙时刻,任何辩解或回应都可能落入陷阱,她这份沉静的沉默,反而愈发衬出萧昭容的急躁与失礼,显得她更加沉稳识大体。
高踞御座的皇帝礼治,将殿中这短暂的交锋尽收眼底。他对伍元照的沉静隐忍和皇后的顾全大局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而对萧昭容那略显刻薄、不顾场合的言辞,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头,虽然未当场斥责,但那一闪而过的不悦,已足够让有心人捕捉到圣意的偏向。
【系统提示:成功应对小年宴试探。皇后忌惮度-2,表面好感度+3。皇帝对宿主顾全大局、沉稳得体的印象加深,好感度+2。成功规避萧昭容挑拨,其敌意+1。宫廷环境适应力小幅提升。】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七 暗流潜动
小年宴后,宫中年节气氛愈浓,各宫都忙碌着清扫、装饰、准备年礼。伍元照更是打点起十二分精神,一面严格按照宫规准备献给帝后、太后及各宫主位的年礼,务求不失礼数、不逾规矩,一面细心教导皇五子礼弘在年宴上的礼仪,确保小人儿能乖巧可爱,不出一丝差错。
她深知,在这看似喜庆祥和的表象下,暗流从未停歇。她安排在宫中各处的眼线,也陆续传回一些零碎消息:有说萧昭容被降位后,其居住的长春宫一度门庭冷落,但近日又有些低位宫人试图走动;有说皇后宫中近日召见太医的次数似乎稍多了些,虽对外称是调理凤体,但难免引人猜测;还有关于某些品级不高但家世不错的妃嫔,似乎正在相互串联。
伍元照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吩咐手下继续小心探查,但切勿主动生事。她谨记“和光同尘”之要义,在局势未明时,收敛锋芒,静观其变才是上策。
腊月二十八 风波初现
腊月二十八,依例是后宫妃嫔前往寿康宫探望先帝遗眷、太妃太嫔们的日子,以示皇家仁孝和对长辈的尊敬。伍元照一早便穿戴整齐,带了精心准备的适宜老年人的补品和手工艺品,前往寿康宫。
寿康宫内气氛宁静而略显暮气。伍元照言行得体,对几位位分高、有影响力的太妃尤为恭敬,耐心聆听她们回忆往昔,细心关怀她们起居,赢得了不少好感。其中一位与伍元照娘家有些远亲关系的李太妃,还特意留她多说了会儿话,言语间透露出对如今后宫某些浮躁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伍元照这般“稳重知礼”的赞许。
在寿康宫盘桓近一个时辰后,伍元照方才告退。回到缀锦宫,刚卸下钗环,准备稍事休息,她的心腹太监常福便悄无声息地进来,面色凝重地递上一张小小的、卷成细管的纸条。
“娘娘,之前吩咐留意的,关于那个溺毙的宫女小菊的事,似乎有点眉目了。”常福压低声音,“咱们的人费了些周折,从一个在浣衣局当差、与小菊同乡的宫女那里套出点话。那小菊溺毙前几日,曾神思恍惚,对同屋的宫女说过几句醉话,说什么……‘撞见了不该看的’,‘长春宫那边……夜里……私会……怕是惹祸上身’之类的话,断断续续,不甚清楚。那同乡当时只当她胡言乱语,没放在心上,直到小菊出事,才觉得害怕,一直不敢说。”
“长春宫附近?夜里私会?”伍元照捏着纸条的手指微微收紧,眸色沉了下去。长春宫,正是萧昭容(原淑妃)的居所!这模糊的线索,虽然无法作为任何证据,却像一点星火,瞬间点燃了她心中的警兆。萧氏被降位,心中怨怼极深,是否会铤而走险,在宫中行悖逆之事?这小菊之死,恐怕绝非失足落水那么简单。这宫里的水,比她想象的更深、更浑。
她沉吟片刻,对常福吩咐道:“此事关系重大,切勿声张。告诉那个宫女性命攸关,管好自己的嘴。另外,让我们的人,特别是靠近长春宫一线的,加倍小心,留意任何异常动静,但绝不可主动探查,以免打草惊蛇。一切,等年关过后再说。”
常福会意,恭敬退下。伍元照独坐窗前,望着窗外开始飘落的细雪,心中那根弦再次绷紧。年关的喜庆,掩盖不了这宫墙之内的诡异与杀机。
腊月三十 除夕夜宴
除夕之夜,皇宫最大的宫殿——太极殿,灯火璀璨如昼,笙歌曼舞,觥筹交错。宗室王公、勋贵重臣、有品级的命妇以及后宫妃嫔齐聚一堂,气氛隆重而热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