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进入第三日,感业寺被一种近乎凝滞的庄严肃穆所笼罩。
皇家仪仗的存在,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虽已渐次平复,但水底的暗流却因此更加汹涌澎湃。
空气里弥漫着香火、旧木和一种无形的、紧绷的张力,每一次钟磬的鸣响,都仿佛敲在人心最细微的神经之上。
伍元照跪坐在蒲团之上,身姿挺拔,合十的指尖微凉。她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投射在她身上的目光,比之昨日,又添了更多难以言喻的复杂意味。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如同无数条无形的丝线,试图将她缠绕、解析、定位。
左侧前方,是几位先帝时位份较高的太妃,以刘太妃为首。她们看似目不斜视,潜心诵经,但那微微绷紧的嘴角,偶尔交换的、快速一瞥的眼神,都泄露出一种混合着审视、疏离,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陈年积郁般的嫉妒。伍元照明白,自己这个昔日并不十分起眼的“妹妹”,因昨日皇帝那场突如其来、寓意难明的“东配殿见”,瞬间打破了感业寺内维持许久的、基于先帝后宫位份而形成的微妙平衡。在她们眼中,自己或许成了一个不安分的变数,一个可能引来祸水,也可能……带来某种难以言说机遇的焦点。
右侧及后方,是那些位份较低或家世早已没落的太嫔、太婕妤们。她们的目光则更为直白,有好奇,有探究,有小心翼翼的观望,也有如方才柳太嫔那般,带着浅淡笑意却暗藏机锋的试探。在这青灯古佛之地,仅存的、与外界权力中心仅有的一丝微弱联系,也足以让沉寂的心湖再生波澜。
而更令伍元照脊背生寒的,是那些来自宫廷监管者的目光。以魏典记为首的女官和内侍们,他们的打量不再仅仅是例行公事的监督,而是变得更加锐利,充满了权衡与计算。魏典记今日穿着一身靛蓝色宫装,神色冷峻,如同盘旋在高空的鹞鹰,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伍元照能感觉到,那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试图刺穿她刻意维持的沉静外表,窥探其下是否隐藏着不安分的野心或恐惧。
【系统提示:环境监测:社交环境复杂性显着提升。检测到多方关注:1. 同阶修行者(前嫔妃)关系度出现微妙波动,警惕潜在孤立或试探。负面情绪(嫉妒、猜疑)浓度上升15%。2. 宫廷监管方(以魏典记为代表)警惕度提升25%,监视力度加强。数据分析:皇帝非常规互动已引发连锁反应。建议宿主维持“恪守本分、沉静低调”核心人设,避免成为焦点,谨慎处理人际关系,优先规避来自监管方的风险。】
伍元照心内如明镜般透彻。她的身份何其特殊——先帝正式册封的嫔妃,无论位份高低,按礼制,新帝都需尊称一声“太妃”。这名分虽在权力更迭后已如无根之萍,空有其表,但在礼法森严的宫中,它依然是一道不容忽视的符咒。新帝昨日那番举动,无论其本意如何,在旁人解读下,无异于将这道符咒从尘封中提起,再次置于聚光灯下,将她这原本该被遗忘的人,重新推到了炭火之上炙烤。
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默。言行举止,一分一毫皆依足宫中旧例与佛门清规,不敢有丝毫懈怠。晨起诵经,她总是最早到达大殿,选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位置,垂眸敛目,将全部心神沉浸于梵音佛法之中,仿佛外界一切纷扰皆与己无关。用斋时,她悄无声息,咀嚼无声,举止合度,如同大殿中一尊会呼吸的塑像。
法会间歇安排的劳务,她更是做得一丝不苟。今日她被分派擦拭偏殿的佛像。那是一座年代久远的檀木观音,岁月在其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伍元照挽起素色袍袖,露出纤细却沉稳的手腕。她先用细软毛刷轻轻拂去浮尘,尤其是佛像衣纹褶皱深处这些不易清理的角落,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然后,她将浸湿又宁得半干的软布,细细地、沿着木质的纹理缓缓擦拭。她的眼神专注,仿佛整个天地间只剩下眼前这尊慈悲的菩萨像,以及手中这块洁净的软布。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也只是用干净的帕子一角轻轻拭去,不曾停下手中的动作。
一旁监督的执事女尼看在眼里,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这位伍太妃,倒是沉静得异乎寻常。
【系统提示:宿主正在进行“宫廷/佛门礼仪实践”,熟练度巩固+5。当前“低调守礼”策略执行度:优秀。生存压力指数:70/100(因皇帝隐性态度,生存保障度提升约15%,但人际压力上升30%,综合压力仍处高位)。心境稳定性:良好。】
午间歇息的钟声敲响,众人皆显疲态,三三两两寻找地方歇脚。伍元照依旧选择了昨日那处人少的回廊角落,这里靠近一丛翠竹,较为阴凉僻静。她刚想坐下缓口气,便见柳太嫔缓步走近。
柳太嫔在先帝后宫时位份不高,家世亦寻常,平日在这寺中,算是较为安静的一类,与伍元照并无多少交集。此刻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浅笑,声音轻柔如常:“元照妹妹今日气色倒好,可是昨日陛下亲临,感业寺佛光普照,连带着妹妹也沾了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