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阶段目标二“建立初步信息网,改善生存条件”当前进度:信息网(40%),生存条件(35%)。隐藏支线任务“微光”进度:10%。检测到宿主心态趋于稳定,策略明晰,触发持续性增益效果“蛰伏之志”:在低调行事期间,洞察力与耐心小幅提升。】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一种平稳的韵律,如同春日里渐渐化开的溪流,滋润着伍元照一度焦灼的心田。“蛰伏之志”,这个词恰如其分。徐姑姑带来的那一丝微弱回响,如同在漫长寒冬后窥见的第一抹绿意,虽不足以驱散全部严寒,却足以让她坚信,春天并非遥不可及。她现在要做的,并非急于求成地让火光燎原,而是如同最耐心的猎手或最坚韧的春蚕,蛰伏起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同时,将“微光”渗透到更不易察觉的角落。
书法之路既然已被证明可行,便需精益求精,使其从“有意为之”的试探,化为“浑然天成”的气质。她每日的抄经功课愈发沉静,不再仅仅追求字形的完美,更注重笔墨间气韵的流动。她开始尝试理解不同经卷的内涵,将《金刚经》的刚猛决绝、《心经》的空灵智慧、《法华经》的慈悲宏大融入笔端。写《金刚经》时,笔画间便多几分斩钉截铁的力度;写《心经》时,行气则更显飘逸疏朗。这种变化极其细微,若非书法大家难以察觉,但潜移默化中,她的字迹不再仅仅是工整的抄写,更带上了一种与经文精神契合的“神韵”。
【系统提示:技能“书法(毛笔)”熟练度持续增长。领悟被动效果“字如其经”:书写不同性质文本时,可微调笔意以契合文意,增强整体和谐感与内在感染力。备注:此效果对普通观察者无效,但对具备较高文化修养或特定心境的目标,可能产生微妙影响。】
静心师太似乎也察觉到了她这种“进步”,在一次例行检查后,难得地多说了两句:“嗯,近来字迹愈发沉稳了,看来佛法浸润,对你心性亦有裨益。保持下去,莫要懈怠。” 这话看似平常,却让伍元照心中微动。静心师太的认可,是她目前最好的保护色。她恭敬应答:“谨遵师太教诲,弟子定当潜心修持。”
与徐姑姑的关系,在那次“饴糖传讯”后,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不再是单方面的试探与示好,而是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与有限的资源共享。徐姑姑依然沉默寡言,但偶尔会在只有两人时,分享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
例如,一日雨后,伍元照见徐姑姑腿脚不便,便主动帮她收取晾晒的旧僧衣。徐姑姑看着她利落的动作,忽然低声道:“寺里每年夏末,会派人去后山采摘野菊、金银花,晒干了以备秋冬之用。管这事的是净尘师姐,她性子惫懒,常抱怨人手不足。”
伍元照心中一亮。后山采摘?这意味着有限的、受监控的“外出”机会!虽然范围肯定被严格限制,且有多人同行监视,但毕竟是走出了这四方院落,接触到了相对“外界”的环境。而且,负责此事的净尘师太“性子惫懒”,这中间或许就有可操作的空间。她不动声色地记下,轻声应道:“多谢姑姑提点,若有机会,弟子也想为寺中出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徐姑姑瞥了她一眼,没再说话,但那眼神分明是“你明白就好”。
除了信息,物资上的“流通”也开始出现。伍元照发现,自己偶尔在抄经时,用来润笔的清水会变得格外清甜,似乎是被悄悄换成了取自寺中那口水质最好的甜水井的井水。而她偶尔也会在徐姑姑的枕头下,发现一小把她偷偷藏起来的、盐分稍多的咸菜疙瘩——这是徐姑姑唯一明确表示过喜欢的口味,而寺中斋饭向来清淡。这种无声的、几乎不涉及贵重物品的交换,却比任何慷慨的赠予都更让人感到一种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暖意。
【系统提示:与关键NPC徐姑姑好感度提升至45(默契同盟)。获得生活信息:“寺内季节性劳作安排及负责人性格”。生存条件微幅改善(饮水质量提升)。信息网稳固性增强。】
然而,感业寺并非只有暗涌的暖流。周居士那边的阴冷目光,从未真正离开过伍元照。或许是伍元照近来气色稍好,或许是她在抄经工作上表现得过于“安稳”,反而引起了周居士的疑心。她不再像之前那样直接挑衅,而是换了一种更阴险的方式——孤立和散布流言。
她会拉着其他几个与伍元照同时入寺、或心思简单的居士,在伍元照经过时,故意提高声音谈论“某些人看着安分,谁知背地里有什么心思”、“攀上了高枝就是不一样,连师太都另眼相看”之类含沙射影的话。她还会在分配工作时,暗中做手脚,比如将最耗时耗力的缝补破旧僧袜的活儿,“恰好”都分到伍元照名下。
这些手段算不上高明,却像绵绵的阴雨,不断消耗着人的心神。伍元照深知,与这种人纠缠只会降低自己的格调,且容易落入圈套。她选择无视那些流言蜚语,对于不公平的分配,也默默接受,只是更加高效地完成,绝不抱怨。她甚至在一次周居士故意将一盆脏水泼到她脚边时,平静地拿起角落的扫帚,将污水和溅落的泥土一并清扫干净,动作从容不迫,仿佛那只是意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