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人今日想梳什么发式?”身后的宫女轻声问道,手中拿着一把玉梳,态度恭顺。
伍元照回过神来,勉强镇定道:“简单些就好。”她现在心乱如麻,无数疑问和恐慌在脑海中翻腾,哪有心思考虑发式。更何况,她对此一窍不通。
宫女应了声“是”,手法娴熟地为她梳理长发,挽了一个简单的半翻髻,点缀几朵小巧的淡粉色绢花,既符合才人身份又不失雅致。伍元照看着镜中宫女灵巧的手指翻飞,不得不佩服宫中侍女的巧手与审美。每一根发丝都被打理得一丝不苟。
梳妆完毕,在两个宫女的引领下,伍元照走出房门,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这个时代的皇宫景象。
此时天色尚未大亮,东方仅有一线鱼肚白。青石板铺就的宫道干净整洁,延伸向远方,两旁是朱红的高墙,巍峨耸立,仿佛没有尽头。远处金碧辉煌的殿宇屋顶在晨曦微光中闪烁着庄严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混合着清晨的露水味和远处飘来的隐约香火气,让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心生敬畏。偶尔有穿着各色宫装的宫女和内侍低头匆匆走过,脚步轻捷,见到她时都会停下脚步,垂首行礼,待她走过才继续前行,规矩森严,秩序井然。
一切都秩序井然,安静得近乎压抑,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这座庞大的宫殿群,也笼罩着初来乍到的伍元照。
她努力回忆着昨晚还在翻阅的历史知识碎片。贞观十七年,正是唐太宗统治晚期,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不久,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的储位之争正处在白热化阶段,朝局动荡。而历史上的武则天此时应该还在后宫默默无闻,直到太宗驾崩后被送去感业寺为尼,度过一段艰难岁月后才被高宗李治接回宫中...
她不禁打了个寒颤,一股凉意从心底升起。如果历史不改变,或者这个游戏世界按照类似的历史轨迹运行,她即将面临的将是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的命运。不,绝不能这样。既然上天(或者那该死的系统)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来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成为了这样一个充满传奇潜力的人物,她一定要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求生的本能和现代人的灵魂在她体内苏醒,压过了最初的恐慌。
立政殿前已经聚集了不少嫔妃,按照品级高低静默站立等候,无人交谈,气氛凝重。伍元照根据脑海中零碎的记忆碎片和观察,找到五品才人应该站的位置,安静地垂首而立。她能感受到若有若无的打量目光从四面八方扫来,但无人与她交谈,她也乐得不与人接触,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观察环境,整理思绪。
这就是后宫吗?等级森严,寂静得令人窒息,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可能都蕴含着深意。她必须尽快适应这里的规则。
“皇后娘娘驾到——”内侍尖细而悠长的唱喏声突然响起,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在空旷的殿前广场上回荡。
众嫔妃立刻整齐划一地跪拜行礼,动作流畅,显然早已习惯:“恭迎皇后娘娘。”
长孙皇后在几名年长宫女的簇拥下缓步走上殿阶,转身面向众人。她的步伐沉稳,仪态万方:“平身。”
伍元照随着众人起身,偷偷抬眼望去。历史上的长孙皇后以贤德着称,深得太宗敬重,如今亲眼见到,虽已年近四旬,但依然雍容华贵,气度不凡,只是眉眼间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疲惫,脸色也有些苍白,想必是因太宗病重和朝局动荡而忧心忡忡,心力交瘁。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温和中带着审视,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有要事相告。”长孙皇后的声音温和却有力,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陛下因太子之事忧心成疾,近日龙体欠安,需静心休养。我等身为后宫嫔妃,当时刻谨守本分,静心祈福,莫要生事,扰了陛下静养。各司其职,安守宫苑,无召不得擅入两仪殿区域。可都明白了?”
众妃齐齐应声,声音柔顺而统一:“谨遵娘娘教诲。”
伍元照心中一动,敏锐地捕捉到信息。历史上长孙皇后就是在贞观十年去世的,如今已是贞观十七年,这显然是她的记忆出现了偏差,或者是这个“游戏世界”的设定与真实历史不同。但太宗身体不佳、储位悬而未决确是事实,这意味着宫廷乃至朝堂的动荡即将达到高潮,也意味着她这个小小才人即将被卷入漩涡,面临人生巨变。她必须尽快搞清楚这个世界的具体规则和历史细节。
请安结束后,嫔妃们依次安静地退出立政殿。伍元照低着头跟在人群后面,脑中飞速盘算着接下来该怎么办。她需要时间整理思绪,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身体原主的信息,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具体情况,才能为自己谋划生路,甚至…寻找机遇。
“哟,这不是伍才人吗?多日不见,倒是出落得越发水灵了。看来陛下病着,倒是让你清闲自在,养得更好了呢。”一个略带讥诮和傲慢的女声从身旁传来,语气中的恶意几乎不加掩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