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金銮殿的飞檐在曙光中划出威严的弧线。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重。龙椅上,萧玦身着玄色龙袍,金线绣制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衬得他面容冷峻,不怒自威。而在他龙椅之旁,稍低一些的位置,设有一张同样雕刻着凤凰于飞图案的宝座,凌薇端坐其上,身着皇后正装,凤冠霞帔,雍容华贵中不失她特有的清冽与坚韧。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内侍监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手持玉笏,躬身道:“启奏陛下、皇后娘娘。去岁推广皇后娘娘所献之新式农具及高产粮种,加之风调雨顺,各州府粮仓皆已充盈,国库税收亦比往年增加了三成。此乃陛下与娘娘洪福,万民之幸也!”
萧玦微微颔首,目光看向凌薇,带着询问与绝对的信任。凌薇会意,清越的声音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大臣耳中:“粮仓充盈是好事,但需防谷贱伤农,亦要防备灾年。本宫建议,可于各州县设立‘常平仓’,丰年时以略高于市价收购余粮,储存备荒;灾年或青黄不接时,再以平价或低价售出,平抑粮价,稳定民生。具体章程,本宫已草拟一份,稍后交由户部详议。”
她话音一落,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多是赞叹与钦佩。这位从民间一路走上后位的皇后,其见识与手段,早已折服了大多数朝臣。
工部侍郎接着奏报:“皇后娘娘所绘之水渠改造图,臣等已组织工匠在京畿三府试行,引水灌溉效率大增,以往靠天吃饭的旱地,今春皆已顺利播种。恳请陛下、娘娘下旨,将此水利之法推行全国。”
凌薇补充道:“水利乃农业命脉,确需大力推行。然各地地形、水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工部需派遣精通水利之官员,实地勘察,因地制宜,修改图纸,务求实效,切忌劳民伤财。”
“臣,遵娘娘懿旨。”工部侍郎心悦诚服地退下。
接着,又有几位大臣奏报边境驻防、吏治考核等事宜,萧玦处理得雷厉风行,决断果敢,而凌薇则在涉及民生、医药、工匠技艺等方面适时提出建议,她的建议往往角度新颖,切中要害,与萧玦的雄才大略相辅相成。
退朝后,回到坤宁宫(萧玦力排众议,将皇后寝殿更名为与他所在的乾清宫仅一字之差的“坤宁”,寓意帝后同心,共治天下),萧玦挥退宫人,亲手为凌薇卸下沉重的凤冠,指尖轻柔地按摩着她的太阳穴。
“累了?”他低沉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疼惜。
凌薇放松地靠在他身上,摇了摇头:“还好。只是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以前在青竹村,想着让一村人吃饱穿暖;后来成了郡主,想着帮你在朝堂站稳,平定战乱;如今,却是要想着这万里江山,亿万黎民。”
萧玦将她搂紧,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坚定:“有我在,你只需放手去做。你想让这天下百姓都如青竹村一般富足安康,我便做你最坚实的后盾。这盛世基业,是我们共同开创,也当由我们共同守护、拓展。”
凌薇心中暖流淌过,转过身,与他十指相扣:“好。我们一起。”
窗外,阳光正好,洒在琉璃瓦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也照亮了这对帝后眼中对未来的期许与雄心。新的篇章,已然开启,他们将以帝后之尊,继续书写属于大靖的传奇。
第162章:皇子习武显天赋,公主学医有慧根
御花园的演武场上,年仅五岁的太子萧煜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练功服,小脸绷得紧紧的,正有模有样地扎着马步。他身旁,站着亲自指导的萧玦。
“腰背挺直,气沉丹田。”萧玦声音严肃,手中拿着一根小竹棍,轻轻点在萧煜微微颤抖的小腿上,“下盘不稳,如何对敌?”
萧煜咬紧牙关,努力调整姿势,额头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他遗传了萧玦深邃的眉眼和凌薇挺翘的鼻梁,小小年纪已见俊朗轮廓,此刻倔强的神情,更像极了萧玦年少时的模样。
“父皇,儿臣还能坚持!”萧煜的声音带着孩童的稚嫩,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萧玦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这个长子,不仅容貌酷似他,连这性子,也像了个十足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骨子里流淌着属于战神的坚韧。
过了一会儿,萧玦开始传授最简单的拳法套路。让他惊讶的是,萧煜看了一遍,竟能模仿个七七八八,虽然力道不足,但招式间的衔接和悟性,远超同龄孩童。尤其是在学习如何使用巧劲,攻击敌人关节薄弱之处时,萧煜一点就通,甚至能举一反三。
“父皇,这里是不是可以这样?”萧煜比划着一个微小的变招,竟然暗合了凌薇那套现代格斗术中的一些精髓。
萧玦心中微动,看来薇儿那套独特的格斗技巧,也潜移默化地遗传给了这孩子。他蹲下身,认真纠正了儿子几个细节,沉声道:“习武非为逞凶斗狠,乃为强身健体,守护该守护之人。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能思考变通,这很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