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日,凌薇特意在潜邸的一处偏殿,再次正式接见了苏正德一行人。此次接见,除了叙旧,更有要事相商。
偏殿内布置得比驿馆厅堂更为雅致,但也刻意减少了些天家威严,多了几分温馨。凌薇端坐上位,身着常服,气质雍容却又不失亲和。
“今日请诸位过来,一是代陛下再次感谢青竹村乡亲们的厚礼,陛下看到那些种子和农具模型,十分欣慰,盛赞青竹村乃‘天下第一村’之楷模。”凌薇微笑着开口。
苏正德等人闻言,激动得脸色通红,连声道:“不敢当陛下如此盛赞,青竹村有今日,全赖陛下与娘娘恩德!”
凌薇示意他们不必谦虚,继续道:“这其二,本宫有些想法,需要倚仗诸位。”
众人立刻正襟危坐,屏息凝神。
“青竹村因率先采用新法,得温饱,乃至富裕。然我大靖疆域辽阔,如昔日青竹村般困苦之地仍不知凡几。”凌薇语气转为郑重,“陛下与本宫之心愿,乃是让大靖所有百姓,皆能如青竹村乡亲一般,安居乐业。”
她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诸位皆是最早跟随本宫,对新作物习性、新农具使用、乃至初步的防疫之法最为熟悉之人,是实践出来的行家里手。仅靠朝廷文书推广,力度终归有限。本宫希望,诸位能以青竹村为根基,成为‘火种’。”
“火种?”苏正德若有所思。
“不错。”凌薇颔首,“本宫意欲,由朝廷出面,在青竹村设立首个‘农技传授学堂’,由里正叔您总领,赵大叔、老憨叔,还有几位有经验的婶子,担任首批‘农师’。不仅教授本村及周边村民,更要接纳来自大靖各州府选派来的、有心学习新法的农人。将青竹村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
此言一出,苏正德等人先是震惊,随即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竟然有机会成为“农师”,教授来自各地的人?这是何等的荣耀与责任!
“这……娘娘,我们……我们能行吗?”赵大叔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地问。
“为何不行?”凌薇肯定地说,“你们亲手种出了高产粮,打造并使用着新农具,经历过防疫,你们的经验,便是最宝贵的学问。朝廷会给予学堂正式的名分和支持,也会派识文断字的书记官协助你们,将经验整理成册,方便传播。你们要做的,就是把你们会的东西,手把手地教给后来者。”
凌薇看向苏正德:“里正叔,您德高望重,善于协调,此事非您莫属。学堂所需之地、初期用度,本宫会从内帑拨付,后续朝廷会有专项款项。你们回到青竹村后,便可着手筹备。”
苏正德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站起身来,带着众人深深一揖:“娘娘信任,将如此重任交予青竹村,交予我等草民,我等必竭尽全力,办好学堂,定不负陛下与娘娘期望!将青竹村的‘火种’,撒遍大靖!”
“好!”凌薇欣慰地点点头,“此外,关于村塾,也要加强。不仅要教孩童识字,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简单的农事常识、筹算之法。未来,这些孩子中,或许会走出更优秀的农师、工匠,甚至官员。”
她又具体询问了他们在推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如何应对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差异,如何说服思想保守的老农等等。凌薇结合现代的一些农业推广理念和古代实际情况,给出的建议往往一针见血,让苏正德等人茅塞顿开。
这次接见,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皇后对旧日乡邻的照顾,更是一次具有战略眼光的布局。通过扶持青竹村成为农业技术辐射中心,凌薇巧妙地借助民间力量,以点带面,极大地提升了农业新政的推广效率和落地效果。
接见结束后,苏正德等人怀着满腔的热血与责任感离开了潜邸。他们带来的不再是简单的乡土礼物,而是皇后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他们带走的,也不再仅仅是参加典礼的荣耀,更是一份“传技惠民”的伟大使命。
青竹村,这个曾经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在凌薇的规划和这些淳朴村民的努力下,即将迎来它作为“天下第一模范村”和“农业技术摇篮”的崭新篇章。
喜欢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