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从远处山林传来的几声夜枭啼鸣,更添了几分夜的深邃。凌薇确认爷爷苏老栓已然安睡,屋内屋外巡查的暗卫也如同融入了夜色,悄无声息。她这才闩好房门,回到自己的房间,吹熄了灯烛,只留窗外清冷的月光透过窗纸,洒下一地银辉。
她盘膝坐在炕上,屏息凝神,指尖轻轻抚上胸前那枚触手温润的玉佩。意识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泛起细微的涟漪,下一刻,便已沉入那片独属于她的神秘空间之中。
空间似乎随着她这段时间持续的“使用”和“积累”——救治病人、传授医术、推广农业、造福乡里——而又有了不易察觉的成长。那亩作为核心的黑土地,色泽愈发黝黑深邃,仿佛能吸纳一切光线,土壤表面萦绕着一层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充满生机的乳白色雾气,呼吸间都能感受到那股精纯的生命能量。旁边那眼泉眼,水流似乎比之前丰沛了一丝,叮咚之声更加清脆悦耳。
最让凌薇感到惊喜的,是她之前利用冬闲时间,在黑土地上精心培育和进行杂交选育的那几样新作物。它们的长势,远远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期。
那批被她命名为“青竹一号”的抗寒小麦,在空间模拟的、比外界更为严酷的低温环境下,非但没有丝毫萎靡,反而植株格外粗壮挺拔,叶片墨绿肥厚,麦穗长得又大又长,颗粒极为饱满,沉甸甸地压弯了穗头,预估的千粒重远超她所知的所有现代优良品种。麦芒在空间特有的微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仿佛一片缩小了的金色森林,充满了力量感。
而那些她利用本地红薯与空间内一种不知名、但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块茎植物进行杂交,反复选育出的“蜜心番薯”,其藤蔓长得异常繁茂,叶片肥大,颜色深绿,几乎将 allotted 的土地完全覆盖。虽然块茎还未到完全成熟的采收期,但凌薇的意识小人儿能清晰地“感知”到泥土下方那蓬勃的生机与其中蕴含的、远超普通番薯的糖分和淀粉能量。
另外几种她针对本地常见锈病、黑穗病等筛选出的玉米和土豆抗病新品系,也同样长势喜人,植株健康,毫无病态,显示出强大的抗逆性。
“按照这个生长速度和状态,再有个把月,这些种子就能大规模采收、留种。完全可以赶上春耕的尾巴,在规划好的试验田里进行第一轮适应性种植了。”凌薇的意识在田埂上“行走”,满意地审视着这一切。空间的加速和优化作用,是她在这个时代推行农业变革最大的底气所在。它就像一个最顶级的生物实验室和育种基地,让她有能力不断推出超越时代认知的优良品种,切实地、跨越式地改善这个时代的农业水平。
她小心地用意念操控,采集了一些已经完全成熟、性状最优的“青竹一号”麦穗,以及几段“蜜心番薯”最健壮的藤蔓(用于扦插繁殖),准备明天拿到外面搭建的暖房里,进行第一步的适应性炼苗和扩繁。她不能完全依赖空间,必须让这些经过空间强化的优良品种,逐步适应外界真实的自然环境,才能真正推广开来,否则便是无根之木。
退出空间,凌薇缓缓睁开眼睛,眸中精光内敛。她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寒冷的夜风瞬间涌入,让她精神一振。望着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的院落,以及远处朦胧的山峦轮廓,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笃定与期待。
有了这些经过空间优化的、堪称“神器”的良种,加上她所带来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种植管理方法,大靖朝的粮食产量与农业结构,必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这不仅仅是吃饱肚子的问题,更是稳定社稷、繁荣经济的根基。她仿佛已经看到,金黄的麦浪、饱满的玉米、甘甜的番薯,在未来,将遍布更多原本贫瘠的土地,滋养更多面黄肌瘦的百姓。
空间的存在,是她的秘密,也是她献给这个时代最厚重的礼物。而她,将是那个谨慎而坚定地,将这份礼物播撒出去的人。夜色深沉,她却毫无睡意,心中充满了开拓者般的豪情与宁静。
喜欢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