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拥有了“青竹县主”的身份和朝廷赏赐的金银,凌薇办事的效率极高。她选中了村口一块交通相对便利的公有荒地,亲自画了草图——一座集诊室、药房、病房(简易通铺)及学徒宿舍于一体的复合式医馆。她设计的医馆注重通风和采光,甚至还规划了独立的“隔离观察区”,充分考虑了防疫需求。
图纸一出,不等凌薇号召,青竹村的村民们便自发前来帮忙。男人们负责夯土砌墙、上梁铺瓦,女人们则负责烧水做饭、缝制门帘被褥。曾经被凌薇从瘟疫手中救回的邻村村民闻讯,也纷纷前来出力。整个工地热火朝天,充满了希望与感恩的氛围。
凌薇每日除了固定时间接诊,其余时间都泡在工地上,指导细节,确保医馆建设符合她的医疗要求。她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控,让里正和众多老把式都暗自佩服,这位县主,当真是什么都懂,什么都精。
医馆的硬件在快速成型,但凌薇深知,软件——也就是合格的医护人员,才是医馆能否长久运营的关键。她不可能永远困在青竹村为人看病。
这一日,她将里正和几位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请到家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医馆建成后,光靠我一人难以支撑。我想在村中挑选几个机灵、认字、有耐心的年轻人,不论男女,由我亲自教导医术。不求他们能成为神医,但求能处理常见的头疼脑热、跌打损伤,懂得识别重症并及时上报或转诊于我。如此一来,不仅本村百姓受益,周边乡邻也能有个可靠的看病去处。”
此言一出,几位老者先是震惊,随即激动不已。医术,在这个时代是秘而不传的吃饭本事,哪个郎中不是藏着掖着?县主竟愿意将如此宝贵的知识倾囊相授!
“县主大义!此乃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善事啊!”里正颤巍巍地起身,就要行礼。
凌薇连忙扶住:“里正叔不必多礼。医术本就是为了救人,藏私反倒失了本心。只是人选需慎重,首要的是品性端正,有仁心。”
消息传出,青竹村再次沸腾。家家户户都将符合条件的儿女推了出来,最终,经过凌薇的亲自面试和简单考核,她选定了五人:两名原本就略懂草药、心思细腻的少女(春花、秋月),两名读过几年私塾、头脑灵活的年轻后生(铁柱、水生),还有一位是之前帮忙处理瘟疫时表现出色、胆大心细的寡妇(周娘子)。
医馆尚未完全竣工,凌薇的“村医培训班”已经率先在自家院子里开课了。她编写的教材极其特殊,并非晦涩的医书,而是她用炭笔绘制的、形象生动的人体解剖图(已做简化处理,符合时代认知)、常见草药图谱,以及用大白话写成的各种常见病的症状、诊断要点和处理方法。
她从最基础的卫生习惯教起——诊前洗手、器械煮沸消毒、伤口清创的重要性。她带来的现代医学观念,如“细菌”、“病毒”(她用“微小的病气”来解释)等概念,起初让学徒们匪夷所思,但在凌薇用显微镜(她从空间小心取出,并严格保管)让他们亲眼看到水滴中游动的微生物后,所有人都震撼了,继而对她教授的消毒隔离措施深信不疑。
接着是辨识草药、学习药性、练习包扎、正骨手法……凌薇的教学深入浅出,注重实践。她常常带着学徒们上山认药,或是就在诊室里让他们观摩自己如何诊治病人。她鼓励提问,耐心解答,营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氛围。
春花和秋月对妇科和儿科表现出了浓厚兴趣;铁柱和水生则对外伤处理和学习使用凌薇改良过的外科器械(如更精巧的缝合针、镊子)格外上手;周娘子因生活经验丰富,在处理常见的内科杂症和与病人沟通方面颇有天赋。
看着这些原本质朴的村民眼中逐渐闪烁起对医学知识渴求的光芒,凌薇感到由衷的欣慰。她知道,播下的这些种子,未来必将成长为庇护一方的杏林之荫。
喜欢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