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锦和秦琅看着筹备得差不多的集会事宜,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无论敌党有什么阴谋,我们都不会退缩。”沈若锦说道。秦琅握住她的手,点头道:“没错,这次集会,我们一定要成功揭露敌党罪行。”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敌党的黑手已经悄悄伸向了即将到来的集会。
夜色如墨,沈若锦和秦琅乔装打扮,趁着月色悄然潜入京城。城内静谧,偶尔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在寂静夜里回荡。两人身形如鬼魅,避开巡逻士兵,朝着第一位官员的府邸而去。
他们首先来到了礼部侍郎周大人的府邸。朱红色大门紧闭,门口两个石狮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威严。秦琅轻轻叩响门环,“咚咚咚”,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一个家丁警惕的脸。秦琅低声说道:“烦请通传周大人,就说有要事相商。”家丁打量两人一番,见他们虽衣着朴素却气质不凡,犹豫片刻后,让他们稍等,便转身进去通报。
不多时,家丁出来,引他们进府。周大人在书房等候,见他们进来,微微皱眉:“二位深夜前来,所为何事?”沈若锦和秦琅对视一眼,沈若锦从怀中掏出一份证据,递到周大人面前:“周大人,实不相瞒,此次前来,是想让大人看清敌党与幕后黑手的阴谋。”周大人接过证据,借着烛光仔细查看,脸色渐渐凝重。看完后,他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此事重大,容周某再考虑考虑。”
从周大人府邸出来,沈若锦眉头微皱:“看来周大人虽有所动摇,但仍心存顾虑。”秦琅安慰道:“无妨,他能看证据,便有争取的可能。”两人马不停蹄,又前往下一位官员的府邸。
接下来拜访的是吏部尚书吴大人。吴大人府邸灯火通明,与之前的静谧截然不同。通报后,他们被迎进客厅。吴大人身材魁梧,一脸严肃:“你们说的事,我已知晓几分,但仅凭这些,就让我站队,是不是太草率了?”沈若锦不慌不忙,又拿出一些证据,详细阐述敌党的恶行以及对朝堂和百姓的危害。吴大人听后,神色有所缓和:“沈姑娘,秦公子,你们的勇气和决心,老夫佩服。只是朝堂局势复杂,老夫不能贸然行事。”
随着拜访的官员增多,一些官员在看到证据后,确实开始动摇立场,愿意支持沈若锦。但仍有部分官员,或是害怕敌党报复,或是对沈若锦他们的能力存疑,心存疑虑,担心站错队伍。
而敌党那边,很快得知沈若锦和秦琅回到京城,并且在四处游说官员。敌党头目怒拍桌子:“这两个家伙,竟敢回来!立刻加大对朝堂的控制,绝不能让他们得逞!”于是,敌党一方面在朝堂上散布谣言,说沈若锦和秦琅心怀不轨,试图颠覆朝廷;另一方面,对那些立场动摇的官员进行威逼利诱,让他们不敢轻易支持沈若锦。
沈若锦和秦琅在游说过程中,也察觉到了异样。原本态度有所松动的官员,突然又变得含糊其辞。秦琅气愤地说:“肯定是敌党搞的鬼!”沈若锦目光坚定:“我们不能放弃,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加快步伐。”
他们继续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拜访一位又一位官员。每到一处,沈若锦都耐心地展示证据,阐述利弊。然而,敌党的阻碍越来越大,他们的行动愈发艰难。
在拜访一位御史中丞时,刚说明来意,御史中丞便一脸惶恐地说道:“二位请回吧,我实在不敢参与此事。敌党已经放话,谁敢支持你们,就是与他们为敌。”沈若锦心中一沉,知道敌党这是在给官员们施压。
但沈若锦并未气馁,她和秦琅改变策略,不再一味地主动拜访,而是选择在一些官员常去的场所,如茶楼、书院等地,巧妙地与他们接触,见缝插针地展示证据,传递信息。
一日,在京城最大的茶楼“悦来居”,沈若锦和秦琅看到几位官员正在雅间喝茶。他们佯装成普通茶客,坐在附近,故意大声谈论敌党的罪行以及手中掌握的证据。雅间里的官员听到后,派人将他们叫了进去。沈若锦再次将证据呈上,详细说明情况。这几位官员看完证据,低声商议许久,最终表示愿意暗中支持沈若锦。
随着时间推移,支持沈若锦和秦琅的官员逐渐增多,但距离他们预期的数量仍有差距。敌党也察觉到他们策略的改变,加大了对这些场所的监视。
沈若锦和秦琅在一间偏僻的酒馆里商议对策。酒馆内弥漫着浓烈的酒气,昏暗的灯光摇曳不定。秦琅皱着眉头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敌党盯得太紧,我们的行动空间越来越小。”沈若锦托腮沉思,突然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利用那些已经支持我们的官员,让他们去说服其他中立官员。这样既能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又能减少我们暴露的风险。”秦琅听后,点头称赞:“此计甚妙!”
于是,他们迅速联系那些支持他们的官员,传达了这一想法。这些官员纷纷响应,开始在各自的人脉圈子里活动。一时间,京城官场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观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