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那片充满生趣的菜畦,沿着蜿蜒的碎石小径又行了一段,眼前豁然开朗。
一处临水的轩敞厅堂映入眼帘,这便是今日设宴之地了。
雍亲王府上果然能人多,场地布置得十分巧妙,十五阿哥一行未近其前,已先觉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堂前空地及四周廊下,俨然成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而且摆放得极有章法,并非杂乱堆砌。
近处多以盆栽精品为主。
比如“御袍黄”,其花朵硕大且色泽金黄,花瓣如丝缕般垂落。
再比如“玉壶春”,颜色纯白如雪,花瓣却短促肥厚,一层一层簇拥成球状。
还有“紫凤朝阳,它最特色的是紫红花瓣背面竟带着银霜,银紫搭配,更显得整朵花雍容华贵。
稍远处,则是一丛丛一簇簇地栽的普通菊品种,虽不及盆菊精奇,却胜在繁茂旺盛,金黄、纯白、淡紫,交织成一片绚烂的秋色锦缎。
花间有小巧的太湖石点缀,更添雅趣。
厅堂门户大开,内里布置得十分清新雅致。
雍亲王胤禛已端坐主位,穿着一身藏蓝色的常服袍,神色一如既往的沉静。
十三阿哥胤祥坐在他下首偏旁的位子上,正侧身与胤禛说着什么,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但若细看,便能发现他坐姿有些微的不自然,左腿似乎刻意地伸展着,没有完全收回椅下。
青禾随着胤禑等人上前行礼。
胤禛抬了抬手:“十五弟来了,不必多礼,坐吧。十三弟正说起上次围猎的趣事。”
胤禑忙笑道:“四哥,十三哥。弟弟来迟,劳二位兄长久候。”说着便在安排好的位子坐下。
青禾垂手侍立在胤禑座椅后方不远处,目光低垂,但职业习惯让她不由自主地悄悄观察了一下十三阿哥胤祥。
这位爷在一废太子时受了牵连,被圈禁折磨,落下了腿疾,这是宫里府里都知道的事。
此刻细瞧他,虽然依旧谈笑风生英姿飒爽,眉心却时不时会轻轻蹙起,左腿显然是关节屈伸不利,保持在某个角度会舒服些。
深秋阴寒,对于有陈年旧伤,尤其是涉及骨关节的人来说,的确是难熬的季节。寒气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青禾在心里默默“望闻”了一番,脑中已飞快地闪过几个方子。
若是风寒湿痹,当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主,或许可用蠲痹汤加减,《医学心悟》上说其主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者,取羌活1钱,独活1钱,桂心5分,秦艽1钱,当归3钱,川芎7分,甘草(炙,5分),海风藤2钱,桑枝3钱,乳香(透明者,8分),木香 8分。水煎服即可。
若兼有气血亏虚,则需加入黄芪、当归等补益之品......
当然,这些都只是她作为一个现代中医博士的条件反射般的脑补,绝无可能在此刻此地表露分毫。
十三阿哥府上自有良医可用,自己在这里卖弄风骚无异于求死。
这时,胤禛呷了口茶,淡淡道:“一会儿三哥也过来。他在塞外时,皇阿玛点了名让他负责校订《律吕正义》,这些时日埋首典籍,人都清减了些,难得今日松快一下。”
胤禑接口道:“三哥精于音律学问,皇阿玛将此重任托付,正是人尽其才。弟弟们正好也借此机会,向三哥请教请教。”
正说着,就听外面通报,诚亲王胤祉到了。
只见胤祉穿着一身石青色长袍,面带倦色却也透着几分书卷气的满足,笑着走进来,连连告罪:“琐事缠身,来迟一步,四弟、十三弟、十五弟莫怪。”
众人又是一番起身见礼寒暄,方才重新落座。
三位兄长聊着音律、典籍和塞外风物,胤禑多数时间只是含笑听着,偶尔插话,也是恰到好处的恭维或请教。
气氛看似融洽,但青禾冷眼旁观,却觉得这兄弟间的谈话,总隔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纱,亲切中透着疏离,热络里藏着谨慎。
皇家无小事,更无纯粹的亲情,每一句闲聊,可能都暗含着试探与考量。
过不多时,雍亲王便示意传膳。
侍女太监们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摆上桌。
雍亲王府的厨子果然有些巧思,菜色既符合规制,又不落俗套。
先是几道凉碟。
菊花拌鸡丝,取鲜嫩的菊花瓣与熟鸡丝同拌,清淡爽口,应景又开胃。
水晶肘花,肉冻晶莹剔透,肘花切片薄如蝉翼,配上蒜泥醋汁,肥而不腻。
糟香鹅掌,鹅掌软糯,糟香浓郁。
热菜更是精彩。
蟹粉狮子头,将应季的蟹粉融入巨大的狮子头中,肉质酥烂,鲜香扑鼻。
锅塌黄鱼,黄鱼煎至两面金黄,再用高汤慢火煨透,汤汁浓郁,鱼肉鲜嫩。
菊花虾仁,新鲜的河虾仁与菊花瓣同炒,虾仁弹牙,菊香清雅。
山珍刺龙芽,用的是新鲜的蕨菜嫩芽与山菌同炒,野趣盎然。
还有一道菊花豆腐羹,与青禾上次所做类似,但汤底更为醇厚,豆腐切得细如发丝,足见刀工。
主食是菊花酥饼和鸡丝汤面。酥饼层层起酥,形似菊花,馅料香甜。汤面则用熬制的高汤,配上细嫩的鸡丝和几根碧绿的菜心,暖心暖胃。
这一席菜,将秋日时令与菊花主题结合得巧妙至极,既显出了亲王府的品味与实力,又不张扬奢靡,符合胤禛一贯的作风。席间众人皆赞不绝口。
宴席接近尾声,自然有宫女太监悄无声息地撤下残肴,换上清茶。众人自是从善如流地移步至临窗的暖榻或扶手椅上闲坐,捧着香茗闲聊消食。
窗外菊影摇曳,秋光正好,厅内茶香袅袅,气氛看似松快,但话题却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即将到来的政务。
喜欢穿越清宫,我在胤禑身边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穿越清宫,我在胤禑身边当咸鱼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