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勉强给四九城城郊的空地镀了层薄暖。汽车营临时营地的铁丝网外,早已围得水泄不通——七八位穿着不同厂服的后勤主任挤在门口,有的攥着皱巴巴的申请文件,有的踮着脚往营里瞅,嘴里还不停跟守门的战士说着软话,唾沫星子随着嗓门起落,混着卡车发动机的余温,透着股焦灼的热气。
“同志,就让俺进去跟周营长说两句!就两句!”食品厂的李主任扒着铁丝网,手里举着盖了公章的申请,“俺们厂愿意出双倍维修费,再给战士们送十箱面包!”
“凭啥你先去?俺们农机厂春耕等着用车呢!”旁边的农机厂主任推了他一把,差点把李主任的文件给碰掉,“昨天就跟安置办报了需求,轮也该轮着俺们!”
两人正吵得面红耳赤,远处忽然传来自行车的“叮铃”声。李怀德骑着“永久”车过来,车把上挂着个公文包,看到这乱糟糟的场面,下意识地把包往怀里紧了紧——里面装着李胜利给的那张批条,纸上只写着“同意轧钢厂与汽车营协商车辆调配事宜”,没填具体数量,意思再明白不过:这事安置办不插手,让他跟周晋翼自己谈。
“哟,这不是李主任嘛!”李主任最先看到他,语气里带着点酸溜溜的,“您这是也来抢卡车的?”
李怀德停下车,拍了拍裤腿上的灰,没接话茬,径直走向守门的战士:“同志,我是轧钢厂后勤处的李怀德,找周晋翼营长谈公事,这是安置办的批条。”说着从包里掏出那张纸,递了过去。
其他工厂的主任们一下子围了上来,伸着脖子看批条,看到“没填数量”时,顿时炸开了锅:“凭啥他能自己谈?俺们的申请还压在安置办呢!”“这不合理!得按顺序来!”
守门的战士接过批条看了看,又抬头望了望营里,朝着对讲机说了两句,很快赵刚从里面跑了出来。他扫了眼围着的人群,最后落在李怀德身上:“李主任是吧?周营长在帐篷里等您,跟我来。”
“哎!等等!”农机厂主任伸手想拦,却被赵刚挡住了,“同志,俺们也有申请,为啥只让他进?”
“安置办的批条,按规定来。”赵刚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各位要是有需求,先跟安置办对接,周营长现在只接待有批文的单位。”说着就领着李怀德往营里走,留下一群主任在原地跺脚,有的还对着李怀德的背影小声嘀咕“走后门”,却也没敢真拦着。
走进营地,李怀德才算松了口气。看着整齐排列的卡车,有的战士正在检查轮胎,有的在擦拭设备,连帐篷周围的柴火都码得笔直,心里不禁佩服——周晋翼带的兵,确实有股子军人的利索劲儿。
“李主任,这边请。”赵刚把他领到最大的那顶军用帐篷前,掀开门帘喊了声,“营长,李主任来了。”
周晋翼正趴在桌上看地图,听到声音抬起头,起身伸手:“李主任,坐。小李,倒杯热水。”他早就从李胜利那儿听说李怀德可能来,心里也琢磨好了——轧钢厂是重点单位,手里有钢材,要是能达成合作,肉联厂建厂房的物资就有了着落。
李怀德坐下,接过热水杯,没绕弯子,直接把批条放在桌上:“周营长,实不相瞒,我是为卡车来的。李主任给了这张批条,意思是让咱们自己谈数量,只要不违背原则,安置办都认。”
周晋翼拿起批条看了看,嘴角勾了勾——李胜利这是在还人情,之前他痛快给了农机厂五辆卡车,现在故意留了余地。他把批条推回去,开门见山:“李主任,轧钢厂需要几辆?用途我大概也知道,拉钢锭、运原料。”
“要是方便,想先要三辆。”李怀德比之前跟张震山说的多报了一辆,眼神里带着点试探,“当然,要是营里紧张,两辆也成。”
周晋翼没立刻回答,手指在地图上的“肉联厂规划场地”处点了点:“三辆可以,但我有个条件——肉联厂接下来要建厂房,需要一批钢材,轧钢厂要是有富余,能不能按成本价给我,优先调配?另外,厂房建好后,需要运输设备,要是轧钢厂有闲置的叉车,能不能借咱们用用,用完就还。”
李怀德眼睛一亮,这条件比他预期的还简单——轧钢厂最近刚进了一批钢材,确实有富余,叉车也有两台闲置的,给肉联厂用不算难事。他立刻点头:“没问题!钢材按成本价,我回去就跟杨厂长汇报,优先给肉联厂留着,要多少报个数就行。叉车随时能调过来,只要提前打个招呼。”
“那合作愉快。”周晋翼伸出手,“三辆卡车,明天就让战士们检修好,你派人来提就行。后续肉联厂要是有运输需求,比如拉设备、送鲜肉到轧钢厂职工食堂,也能优先给你们安排。”
“哎!好!”李怀德连忙握手,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不仅拿到了比预期多的卡车,还跟肉联厂搭上了线,以后厂里职工买肉说不定能更方便,这是妥妥的“双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