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们过几天打算搬到哪里去呢?”
孟琦打断了苏氏的思绪,苏氏回过神来,掩饰住自己的忧愁与焦虑,知道孟琦不会突然问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娘还没想好呢,阿琦有什么想法吗?”
不知不觉中,苏氏已经把孟琦当作大人看待了。
“不如我们搬去镇上吧?”
孟琦这话一出吓了苏氏一跳,因为苏氏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镇上。
不只是镇上的房子更贵,还有一个原因却是苏氏自己的原因。
孟琦的外公外婆正是在镇上生活!
若是她回了镇上,定是要回娘家看看的,而自己的爹娘看到她过得如此艰难,少不得得帮扶一把,但这却恰恰是苏氏最不愿见到的。
自己都已嫁作人妇,孩子都这么大了,不能尽孝便罢了,却还要连累老父老母吗?
她却是腆不下这个脸面回去的。
但现在孟琦一说,她却有几分动摇了。
如孟琦之前所说,村子里的乡亲们银钱也不宽裕,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多的却是没有了。
若苏氏想要靠绣活养家,在杏花村是决计不可能的,只能隔几日往镇上去一趟。
如此往返又要浪费多少时间,且家中只有两个孩子,她也着实放心不下。
可若要是回到镇上……
孟琦看出了苏氏的动摇,再接再厉道:“且哥哥天资如此聪颖,总不能一直在隔壁村的村学上,不如让外公帮着挑个好私塾?”
孟琦其实觉得孟琛直接由苏父教更好,没见孟文都差点中举了吗?
只是她也知道外公年纪也大了,据说许久不曾教过学生了,且虽然苏氏没说,她也看出了苏氏不愿老父太过操心劳累。
但孟琦却不这么觉得,苏氏乃家中独女,苏父苏母长时间不见定然更加挂怀,且知女莫若母,苏氏不吭声,他们便察觉不到苏氏的反常吗?
苏氏如此遮遮掩掩,说不得苏父苏母更加操心。
说不定凑上前去,苏父苏母瞧着孙儿孙女反而更开怀呢?
只是苏氏怕是没有这么快转过弯来,尚且还有九天时间,孟琦有信心可以说服苏氏。
现下却是不可操之过急,厨房那边的动静也渐渐停了,不如先去做饭吧!
孟琦同苏氏一同到了厨房,这才反应过来苏氏为何不放心她自己去——她现在还没这灶台高呢!
孟琦慌忙倒腾着两条小短腿又回去搬凳子,苏氏瞧着好笑便也任由她去了。
凳子搬过来后,孟琦站在上面,活像个监工一般死死盯着苏氏的一举一动。
这次分家分得很彻底,就连现有的菜蔬都分了开,属于他们二房的菜蔬现在也就只有一把葱、几个土豆和一小把青菜,而属于二房的鸡蛋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加上孟琦从梦中冰箱带出来的才不过两个。
孟琦毫不客气地取来最后一个鸡蛋,将两个都磕破打散。
而苏氏在孟琦的指挥下,先是舀了一小点猪油,待猪油化开后,先把鸡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后盛出。
接着倒入葱末爆香,很快葱香味便扑面而来,此时下入切成块的番茄,看着红红的番茄在锅里翻滚,孟琦不由自主地咽了下口水。
不过到这一步却是不能急的,孟琦慢慢地等着番茄出汁化沙,这才让苏氏加了盐又加了一瓢水,待水再次滚开加入面条,面条快煮熟时把炒好的鸡蛋倒进去使它浸透汁水,出锅前再加一把碧绿的小青菜就好啦。
苏氏低头看着这色香味俱全的一碗面条,简直不敢相信是自己做的。
孟琦却还是觉得有点不够满意,厨房里没有植物油,只能用猪油代替,而且也没有酱油,不然加上一点酱油更能增添风味。
不过听说在古代植物油和酱油都不算是个平价的东西,许多穷苦老百姓家中都没有,也就是清朝和近代才慢慢普及到平民百姓家。
以孟家目前这种家境,厨房内没有足够的调料似乎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饭已经做好了,苏氏打发孟琦将椅子搬回去,那头却在孟琦转身后悄悄在盐罐子下压了三文钱。
毕竟两房已经分家,她用了大房的调料,最好还是将钱算清楚,免得再起争端。
很快热腾腾、香气四溢的番茄鸡蛋面便被摆上了餐桌,一家子净了手端端正正地围坐在小小的餐桌前。
孟琛看着眼前的番茄鸡蛋面咽了咽口水,这未曾见过的名为番茄的果子看着便诱人,红红的果实炒出了汁水,配着金灿灿的炒蛋,青翠欲滴的小青菜,煞是好看。
苏氏挑起一着面条,滑溜的面条吸满了汤汁,她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番茄的酸、炒蛋的香都融合的恰到好处,间或吃上一片青菜,青菜脆嫩的杆也贡献了几分不同的口感。
一顿饭吃的酣畅淋漓,一时间只听见细微的碗筷碰撞声和吞咽声,竟是没一个人说话。
一碗面很快便吃完了,三个人连汤汁都未曾放过,三个干干净净的碗放在桌上,一家子互相面面相觑,很快便笑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