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晨光总带着灵泉的金辉,灵田边的露珠沾着暖意,周师傅锻铁的叮当声刚响起,王大叔就提着水桶往灵泉走 —— 自从灵泉觉醒,凡山的日子就像浸了蜜的灵米粥,连晨起的风都透着安稳。林烨站在灵泉旁的空地上,望着眼前忙碌的乡亲们,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口的灵脉草种子 —— 这几日,他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像是凡山有了灵泉、有了灵田、有了木屋,却还少一个能让大家记挂的 “根”。
“林祖师,您在这儿琢磨啥呢?” 李阿婆提着刚蒸好的灵脉草饼走过来,饼香混着灵泉的清甜,在空气中散开,“孩子们都等着您去尝尝新饼呢,苏大娘还说,用灵泉水和的面,比凡域的白面还软和。”
林烨接过饼,咬了一口,暖意从舌尖传到心里,却还是皱着眉:“阿婆,您说咱们凡山,现在有了吃的、住的、用的,可要是以后遇到难事儿,大家凭啥能一直齐心?要是有人忘了为啥来凡山,忘了咱们要守护的东西,该咋办?”
李阿婆愣了愣,随即坐在灵泉边的石头上,看着远处玩耍的孩子:“俺懂您的意思了。就像俺们凡域的村子,都得有个祠堂,祠堂里供着老祖宗的牌位,看着牌位,就知道自己是啥根,该守啥规矩。凡山也该有个这样的东西,让大家看着就想起,咱们是为了‘守护’才聚在这儿的。”
“祠堂……” 林烨眼睛一亮,突然有了主意,“不是祠堂,是石碑!一块刻着咱们凡心之道的碑,立在灵泉旁,让所有人都能看见,都能记住 —— 凡心不灭,道自长存!”
这话刚说完,周围干活的乡亲们都围了过来。周师傅放下手里的铁锤,黝黑的脸上满是赞同:“好主意!俺这就去后山找石料!后山有块老青石,俺前几天锻铁缺燃料去砍树,见那石头上还带着天然的灵脉纹,正好刻字!”
陈默也凑过来,眼里满是兴奋:“俺会灵脉探测,能帮着选最好的位置,让石碑能和灵泉的地脉气呼应!说不定还能让碑石更结实,不怕风吹雨打!”
张老汉抱着孙女,也跟着点头:“俺们这些老骨头,也能帮忙搬搬石头、擦擦碑面!这碑是凡山的根,得咱们大家一起立起来!”
说干就干。周师傅带着几个年轻汉子往后山去,陈默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灵脉探测符,时不时停下来查看地脉波动;李阿婆组织妇人们准备清水和布巾,等石碑运回来好清洗;苏大娘则在灵泉边熬了一锅灵脉草汤,说等大家累了喝了能解乏;林烨则回到木屋,找出之前从丹堂旧物里找到的一柄灵脉铁凿 —— 这凿子是凡域工匠打造的,刃口还带着暖火的纹路,刻起字来更顺手。
正午的太阳最烈时,周师傅他们终于把青石运了回来。青石足有一人高,三尺宽,表面光滑,隐约能看到淡绿色的灵脉纹,像水流一样在石面上蜿蜒。陈默用灵脉符在石面上扫了一圈,符纸亮起绿光:“林祖师,这石头的地脉纹正好朝着灵泉,立在这里,能和灵泉的地脉气完全通上!”
大家一起动手,把青石立在灵泉旁的土台上 —— 土台是之前开垦灵田时特意垫高的,站在这里,能看到凡山的全貌:灵田泛着绿,木屋冒着烟,孩子们在泉边追逐,远处的赤色光门泛着暖光。林烨站在石碑前,手里握着灵脉铁凿,深吸一口气,凡心术的金绿光顺着手臂传到凿子上,凿尖瞬间泛起一层淡光。
“凡心不灭,道自长存。” 林烨轻声念着这八个字,凿子落在石碑上,石屑簌簌落下。第一笔 “凡” 字刚刻完,他就感觉到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 —— 那是青禾村老村长的叮嘱,是陈石头的暖火,是无数凡民渴望安稳的信念。刻 “心” 字时,灵泉的金辉突然晃了晃,一道细小的光带从泉面升起,轻轻缠在石碑上,像是在帮忙固定石屑。
周围的乡亲们都安静下来,看着林烨刻字。李阿婆手里的布巾攥得紧紧的,嘴里小声念着碑上的字;周师傅的手不自觉地跟着凿子的节奏动,像是在锻打最珍贵的灵脉铁;张老汉的孙女伸出小手,朝着石碑的方向,指尖泛着一点微光 —— 那是孩子最纯粹的信念,觉得这石碑能保护大家。
刻到 “道” 字时,陈默突然 “呀” 了一声:“林祖师,您看!石碑上的灵脉纹亮了!” 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青石上的淡绿色纹路竟泛起金光,与灵泉的金辉、林烨凿子上的凡心术光芒交织在一起。更神奇的是,周围乡亲们的身上,也渐渐泛起淡淡的光 —— 王大叔的光带着灵田的绿,苏大娘的光带着草药的香,周师傅的光带着铁锤的暖,陈默的光带着灵脉的纯,这些光像细流一样,朝着石碑汇聚。
“这是…… 大家的信念!” 林烨停下凿子,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微微发热。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道光都是一个人的心意:王大叔想守护灵田,让大家有饭吃;苏大娘想守护健康,让大家不生病;周师傅想守护工具,让大家有活干;陈默想守护初心,不让自己再被宗门的歪理迷惑;孩子们想守护玩伴,能一直在这里开心玩耍…… 这些不同的信念,此刻却拧成一股绳,都朝着 “凡心不灭,道自长存” 这八个字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