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将金色的余晖洒满忘忧谷,为葱郁的山林和古朴的屋舍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暖橘色。
玩闹了一下午的阮喃喃,此刻正心满意足地提着一小篮子鲜嫩的蕨菜,跟在陆云霁身后,踏着青石板路往回走。
“师兄,你看这蕨菜,多水灵!晚上我们怎么吃?”
阮喃喃举起篮子,献宝似的在陆云霁眼前晃了晃,小脸上满是期待。
陆云霁目光扫过那篮翠绿欲滴、顶端还蜷曲如拳的蕨菜,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几种处理方法。
年后在锦绣城二师兄林清晏的“百味楼”后厨,他虽大多时间只是安静观摩,但林清晏那看似慵懒实则精准无比的烹饪理念,以及对待食材如同对待武学般“顺其自然,发掘本味”的态度,确实给了他不少启发。
“……可焯水凉拌,”
他沉吟着开口,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温和了些,
“或用腊肉同炒。”
“腊肉!腊肉炒蕨菜!”
阮喃喃立刻做出了选择,眼睛亮晶晶的,
“二师兄以前做过,可香了!我记得谷里厨房的梁上还挂着去年冬天腌的腊肉呢!”
说话间,两人已回到了居住的小院。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一角种着些常用的香草和药草,另一角则是一小片翠绿的竹林,风过时沙沙作响,更显清幽。
陆云霁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小师妹的点菜。
他将青衫的袖子稍稍挽起,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动作熟练地开始生火、淘米,准备先煮饭。
那专注的神情,与他练剑悟道时一般无二,只是对象换成了锅碗瓢盆,烟火灶台。
阮喃喃也没闲着,她自告奋勇地去处理蕨菜。
坐在小凳子上,仔仔细细地摘去蕨菜老硬的根部,嘴里还在不停地絮叨:
“师兄,你在二师兄那里是不是学了好多好吃的?二师兄做的那个‘蟹粉狮子头’,光听三师姐形容,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还有那个‘松鼠鳜鱼’,真的像松鼠吗?……”
陆云霁一边控制着灶火,一边偶尔“嗯”一声作为回应。
他其实记得不少菜式的关键,比如林清晏处理狮子头肉馅时那“细切粗斩”的刀工,以及反复摔打上劲以求口感弹嫩的诀窍;
也记得那“松鼠鳜鱼”改刀时刀刃倾斜的角度,以及复炸两次才能达到外酥里嫩的效果。但这些复杂的菜式,显然不适合此刻的谷中简餐。
他走到厨房梁下,取下一块色泽红亮、肥瘦相间的老腊肉。
用清水略微冲洗后,便放在砧板上。
只见他拿起厨刀,手腕沉稳,下刀精准而迅速,伴随着有节奏的“笃笃”声,腊肉被切成了一片片厚薄均匀、近乎透明的薄片。
那刀工,隐隐带着《无为剑经》中“不得已而后动”的韵味,不浪费丝毫力气,每一刀都恰到好处。
阮喃喃摘好了蕨菜,凑过来看,忍不住赞叹:
“师兄,你这刀工,快赶上二师兄了吧?他切菜的时候也是这样子,懒洋洋的,但切出来的东西都好看又好用!”
陆云霁没有答话,只是耳根微微有些发热。
他将切好的腊肉片放入一个碗中,加入少许谷中自酿的米酒,上锅稍微蒸了片刻。这样既能去除腊肉部分咸涩的烟熏味,又能逼出部分油脂,使其口感更润。
另一边,阮喃喃已经按照指示,烧开了一锅水,将处理好的蕨菜倒了进去,焯烫片刻,待其颜色变得更加碧绿后迅速捞出,浸入旁边的凉水中,以保持其爽脆的口感。
准备工作就绪,陆云霁开始炒制。
锅中放入少许猪油,待油热后,先将蒸好的腊肉片倒入,快速煸炒。
顿时,一股浓郁的、混合着肉香和烟熏味的香气在厨房里弥漫开来,霸道而诱人。
腊肉片在热力的作用下微微卷曲,边缘变得焦黄透明,里面的油脂被煸炒出来,润泽了锅底。
“好香啊!”
阮喃喃用力吸了吸鼻子,一脸陶醉。
陆云霁见状,将沥干水分的蕨菜倒入锅中,只听“刺啦”一声,热气蒸腾。他手腕翻动锅铲,动作流畅,让每一根蕨菜都均匀地裹上腊肉的油脂。
蕨菜特有的山野清香与腊肉的咸香醇厚瞬间融合,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令人食指大动。
他翻炒了几下,加入少许盐和一点点糖提鲜,最后再撒上一把切碎的蒜苗,快速颠勺几下,便出锅装盘。
一盘色泽分明、香气扑鼻的腊肉炒蕨菜就做好了。
腊肉红亮透明,蕨菜碧绿脆嫩,蒜苗点缀其间,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这时,米饭也刚好煮好,揭开锅盖,白色的蒸汽带着浓郁的米香升腾而起。
师兄妹二人将饭菜端到院中的石桌上。
暮色四合,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如同打翻的胭脂,映着小小的院落。
远处传来归巢鸟儿的啼鸣,更显得谷中宁静。
阮喃喃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蕨菜送入口中,蕨菜爽脆,带着独特的清苦回甘,充分吸收了腊肉的油脂和咸香,味道层次丰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