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也跟着进了屋,站在门口看着,眼里满是怀疑。沈知远则在村里召集了几个血型匹配的村民,准备献血:“DIC 会把身体里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都用完,就像工厂里的零件用完了,得靠新鲜血浆补充‘零件’,才能让凝血系统重新工作!” 第一个献血的是之前附和秦九的老汉,他撸起袖子说:“大夫,俺信你,要是能救阿顺娘,抽多少血都行!”
低分子肝素慢慢输进妇人的血管,新鲜血浆也随后跟上。半个时辰后,妇人的咳血渐渐减少,呼吸也平稳了些,沈知远用简易凝血检测仪测了测,凝血时间从之前的 20 秒降到了 13 秒:“有效了!凝血系统在恢复!” 阿顺扑到床边,握着母亲的手,眼泪掉在妇人的手上:“娘,你好多了,你听见没?” 妇人慢慢睁开眼睛,虚弱地点了点头,嘴里小声说:“水……”
秦九站在旁边,看着妇人的变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走到林薇身边,小声说:“俺…… 俺之前错了,不该拦着你们,也不该用止血散耽误病情…… 你们要是不嫌弃,俺的药箱里还有些草药,能帮着消炎,或许能用上……” 林薇笑了笑,接过秦九递来的草药:“这些蒲公英和金银花确实能消炎,正好给患者煮水喝,帮着预防感染,谢谢你,秦大夫。”
秦九的眼睛亮了些,立刻蹲下来帮着洗草药:“俺以前总觉得祖上传的药最好,现在才知道,治病得看根由,不是所有出血都能靠止血散治…… 以后俺跟你们学,再也不用偏方害人了。” 屋里的村民们都笑了,之前的紧张氛围渐渐被暖意取代。
傍晚时分,雨停了,柳桃上村的其他患者也陆续得到救治 —— 李婶的鼻出血止住了,宫缩也减弱了;另外三个昏迷的患者中有两个醒了过来,能喝少量小米粥。秦九忙着给患者煮草药水,还帮着沈知远给患者测凝血时间,学得有模有样:“沈大夫,这个凝血仪真好用,比俺的眼睛准多了,以后俺也想整个,帮着村里的人测。” 沈知远笑着说:“等疫情结束,俺教你用,再帮你联系县城医馆,给你进一台。”
王婶这时端着一大锅小米粥走进来,里面放了红枣和山药:“大夫们,秦大夫,快喝点粥,忙活一天了,都饿坏了。” 她给每个人盛了一碗,笑着说:“俺听林大夫说,山药能补气血,红枣能安神,特意多放了点,帮着患者们恢复。” 林薇接过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胃里,驱散了一天的疲惫:“王婶,你这粥熬得正好,比城里的饭馆还香。”
林薇坐在屋角,翻开《治痹手记》,在 “柳桃上村 DIC 合并肺水肿(妊娠患者)” 那页写下:
“核心处理方案: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成人 4000IU / 次,皮下注射,每 12 小时一次),调节凝血系统,阻止微血栓形成,通俗解释为‘给乱转的凝血机器装刹车,既不让它乱堵也不让它漏血’;
补充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200ml / 次,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血小板悬液(10U / 次,必要时输注),补充消耗的‘凝血零件’,恢复凝血功能;
对症支持:
肺水肿:半卧位吸氧(氧流量 3-5L/min),避免平卧加重呼吸困难;
妊娠患者:黄体酮注射液(20mg / 次,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保胎,低分子肝素减量至 3000IU / 次,兼顾母婴安全;
感染预防:蒲公英 + 金银花煮水口服,配合头孢克洛(0.5g / 次,每日三次),避免出血部位继发感染;
监测指标:每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维持 PT 在 1.5-2.0 倍正常范围,APTT 在 1.2-1.5 倍正常范围,避免抗凝过度或不足;
感染控制:患者集中隔离(村东空屋改造),排泄物用 20% 石灰水浸泡 30 分钟后掩埋,水源漂白粉消毒(45mg/L),全员戴双层口罩(内层纱布 + 外层粗布)。”
旁边贴了片带着雨珠的柳叶,还画了个简易的凝血系统示意图,标注 “凝血因子(零件)+ 血小板(胶水)+ 低分子肝素(刹车)= 正常凝血,DIC 是零件乱掉 + 胶水乱用,需先修刹车再补零件”。
沈知远走过来,递给林薇一块烤桃:“快吃点,王婶烤的,甜得很。” 林薇接过烤桃,看着屋里忙碌的秦九和村民们,心里暖烘烘的:“没想到秦大夫转变这么快,还帮着咱们忙活,以后咱们多了个帮手。” 沈知远笑了笑:“他本性不坏,就是太信老偏方,现在亲眼看到现代医学的效果,自然就想学好了。”
就在这时,阿顺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揉皱的纸条,脸色惨白:“大夫!不好了!上游的桃柳溪村派人送来消息,说他们村也有人出现 DIC,而且好多人都出现了‘尿少、浮肿’的症状,还说…… 还说有个新生儿刚生下来就流鼻血,止不住!” 阿禾立刻站起来,手里拿着药箱:“尿少浮肿?是 DIC 合并急性肾衰!新生儿出血更是凶险,凝血因子本来就不足,再加上 DIC,随时会没命!林薇、知远,你们留在这里稳住患者,我带着秦大夫去桃柳溪村,秦大夫熟悉周边路况,能帮着快些赶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