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其他出血患者用药!” 阿禾对着人群喊。个穿碎花布裙的大娘跑过来,是村里的王婶,她手里端着个陶碗:“俺刚煮了点红枣粥,红枣能补血,给患者们喝点,行不行?” 林薇接过碗,闻了闻,笑着说:“太行了!红枣粥能补气血,还不刺激肠胃,正好配着血浆喝,帮着身体利用凝血因子,更快止血!” 王婶点点头,赶紧给患者们分粥,还特意把粥吹温了才喂:“慢点喝,别呛着,喝了血就止住了。”
到了后半夜,柳伯的出血明显减少了,牙龈不再渗血,眼白上的出血点也淡了些,能喝小半碗红枣粥了。沈知远给柳伯测了凝血功能,用简易凝血试纸检测,凝血时间终于恢复到正常范围:“好了!凝血系统冷静下来了,凝血因子也补够了,不会再乱出血,也不会堵血管了!” 柳山激动得给林薇和沈知远跪下:“谢谢大夫,谢谢大夫救了俺爹!俺以后再也不信啥邪祟了,就信你们的洋法子!”
赵伯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个陶碗,里面装着煮好的艾草水:“大夫,俺听你们说,患者出血后皮肤容易感染,这艾草水能消毒,俺给患者们擦擦身子,行不行?” 林薇接过碗,闻了闻,笑着说:“太行了!艾草水有消毒作用,擦身子能预防皮肤感染,谢谢您,赵伯。” 赵伯的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转身就去给患者们擦身子。
天亮时,县城医馆的支援到了 —— 两个医生带着更多的新鲜血浆、冷沉淀(富含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还有专业的凝血功能检测仪。“太好了!有冷沉淀就能更快补充凝血因子了!” 阿禾高兴地说,“冷沉淀里的凝血因子浓度更高,适合出血严重的患者,像柳伯这样的重症,输一袋冷沉淀顶两袋血浆!” 沈知远立刻准备给柳伯输冷沉淀:“这药得用生理盐水稀释,输的时候要慢,避免过敏反应。”
“俺愿意捐血浆!” 个壮实的汉子举手,是村里的张大叔,“俺身体好,抽多少都行,只要能救这些患者!” 其他村民也纷纷举手,没一会儿就凑够了十袋血浆。林薇一边给张大叔抽血,一边解释:“血浆里的凝血因子就像盖房子的砖,身体止血需要砖,抽你们的血浆,就是借砖盖房子,等患者好了,身体自己就能造新砖了!”
上午时分,大部分患者的出血都控制住了,十个患者不再渗血,三个重症患者还在输冷沉淀,其中包括柳伯。赵伯则领着几个村民,在棚子周围撒石灰:“俺按你们说的,把患者的排泄物都用石灰埋了,水井也撒了漂白粉,还派了人看守,不让随便打水,避免再感染。” 阿禾点点头:“做得好!现在最关键的是‘抗凝 + 止血 + 防感染’,只要凝血系统稳定,不再出血,再杀了‘坏虫子’(耐药菌),就能彻底好起来。”
就在大家忙着给患者喂药、输液时,王婶突然跑进来,脸色苍白:“不好了!俺家儿媳也发病了!她还怀着娃,现在流鼻血止不住,肚子也疼得厉害,俺怕…… 俺怕娃保不住了……” 林薇心里一沉,赶紧往王婶家跑 —— 王婶的儿媳阿珍躺在炕上,脸色蜡黄,鼻子里塞着布巾,布巾已经被血浸透,肚子微微隆起,手紧紧捂着肚子,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淌。
“是妊娠合并 DIC!” 沈知远摸了摸阿珍的腹部,“有宫缩,得立刻保胎 + 抗凝 + 止血!” 阿禾立刻打开药箱,翻出黄体酮注射液:“这是‘保胎药’,能抑制宫缩,保住胎儿;再输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低分子肝素减量使用,避免影响胎儿!” 林薇则给阿珍喂了点红枣粥:“少量喂,避免呛咳,红枣粥能补气血,帮着身体恢复,对胎儿也好。” 王婶在旁边急得直哭:“大夫,求你们一定要保住俺儿媳和娃,俺就这一个孙子啊!” 林薇安慰她:“您别慌,阿珍的情况不严重,只要按时用药,很快就能好。”
中午时分,阿珍的流鼻血止住了,宫缩也减弱了,胎心监测(用简易听诊器)显示胎儿心跳正常。王婶激动得给林薇和沈知远跪下:“谢谢大夫,谢谢大夫救了俺儿媳和娃!” 林薇赶紧扶起王婶:“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以后要多照顾阿珍,让她多休息,别累着。”
下午时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稳定了,出血基本停止,只有柳伯和阿珍还在输液。林薇坐在棚子边,翻开《治痹手记》,在 “柳桃上村双重耐药菌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那页写下:
“核心处理方案:
抗感染:替加环素静脉滴注(成人 50mg / 次,儿童 2mg/kg,每 12 小时一次)+ 甲硝唑口服,持续杀灭双重耐药菌,避免凝血系统进一步损伤;
DIC 治疗:
抗凝:低分子肝素(成人 4000IU / 次,皮下注射,每 12 小时一次;妊娠患者减量至 2000IU / 次),抑制异常凝血,防止血管栓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