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咋修啊?” 王婶急得直哭,“俺家就靠汉子种地,他要是站不起来,俺们可咋活啊!” 林薇从药箱里翻出甲钴胺片和维生素 B1 片:“这是‘修神经的特效药’,甲钴胺是‘神经修复剂’,能帮着把断了的‘电线’接起来;维生素 B1 是‘神经能量剂’,给神经送能量,让它快点恢复。两种药一起吃,再配合康复锻炼,很快就能站起来!” 她一边说,一边教汉子做简单的动作:“先慢慢蜷手指,再伸开,每天多练几次,能帮神经恢复知觉。”
王婶赶紧接过药,小心翼翼地给汉子喂下去:“大夫,俺记住了,每天都让他练,练到站起来为止!” 其他患者的家属也纷纷围过来,要药、问锻炼方法,棚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之前的压抑氛围渐渐散了。陈伯则蹲在旁边,认真地记着用药剂量:“俺也学学,以后村里有人发病,俺也能帮着喂药,不用总等你们来。”
到了后半夜,小石头的情况渐渐稳定,能自主呼吸了,血氧仪的数值维持在 90% 左右,只是还没醒。林薇坐在草席边,给小石头喂了点稀释的羊奶:“少量喂,避免呛咳,羊奶能补营养,帮着神经恢复。” 沈知远则给其他患者做神经功能检查,大部分人的膝跳反射都有了微弱反应,有的甚至能扶着东西慢慢坐起来:“有效果!甲钴胺起效了,再坚持几天,就能站起来走路了!”
天亮时,县城医馆的支援到了 —— 两个医生带着专业的神经功能检测仪、鼠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的药),还有几箱高蛋白奶粉。“太好了!有鼠神经生长因子就能更快修复神经了!” 阿禾高兴地说,“这药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比口服药起效快,适合重症患者!” 沈知远立刻准备给小石头输液:“这药得慢慢输,太快会刺激血管,输完再做神经电生理检查,看看神经损伤程度。”
“俺愿意捐点粮食!” 个壮实的汉子举手,是村里的张大叔,“俺家还有几袋小米,给患者们熬粥喝,补补力气。” 其他村民也纷纷举手,有的捐鸡蛋,有的捐羊奶,没一会儿就凑够了一堆营养品。林薇一边给小石头输药,一边解释:“神经修复需要很多营养,小米粥、鸡蛋能补蛋白质,羊奶能补维生素,这些都是‘神经修复的原材料’,吃得好恢复得才快!”
上午时分,大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了明显恢复,十个患者能扶着东西慢慢走路,五个能自主坐起来,只有小石头和两个老年患者还在输液。桃生组织村民们在棚子周围撒石灰,还挖了个简易厕所,用石灰消毒:“俺按你们说的,把患者的排泄物都用石灰埋了,水井也撒了漂白粉,派了人看守,不让随便打水。” 阿禾点点头:“做得好!现在最关键的是‘防传染 + 促恢复’,只要病菌不扩散,神经慢慢修复,大家很快就能好起来。”
就在大家忙着给患者喂药、做康复锻炼时,王婶突然跑进来,脸色苍白:“不好了!俺家汉子突然说腿疼,疼得直打滚,还说手脚发麻得更厉害了!” 林薇赶紧跑过去,摸了摸汉子的腿,皮肤温度正常,却有明显压痛:“是神经再通反应!” 她笑着解释:“神经修复的时候,断了的‘电线’重新接起来,会有电流通过,就像电线通电时会有点麻疼,这是好现象,说明神经在恢复,不是坏事!” 沈知远则给汉子喂了片布洛芬:“这是‘止疼药’,能缓解麻疼,等神经完全通了,就不疼了。”
中午时分,汉子的腿疼渐渐缓解,能扶着王婶慢慢走路了。王婶激动得给林薇和沈知远跪下:“谢谢大夫,谢谢大夫让俺汉子站起来了!” 林薇赶紧扶起王婶:“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以后要多陪汉子做康复锻炼,别让他偷懒。”
下午时分,小石头突然哼了一声,眼睛慢慢睁开了,他看着旁边的娘,小声说:“娘…… 饿……” 小石头的娘一下子抱住孩子,哭得说不出话:“俺的娃…… 你终于醒了…… 娘这就给你熬粥……” 周围的村民们都欢呼起来,陈伯也凑过来,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娃,以后要听大夫的话,多喝开水,别再生病了。” 小石头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懵懂。
林薇坐在棚子边,翻开《治痹手记》,在 “桃溪下村双重耐药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毒性)” 那页写下:
“核心处理方案:
抗感染:替加环素静脉滴注(成人 50mg / 次,儿童 2mg/kg,每 12 小时一次)+ 甲硝唑口服,持续杀灭双重耐药菌,避免神经进一步损伤;
神经修复:
轻度神经病变:口服甲钴胺片(0.5mg / 次,一日三次)+ 维生素 B1 片(10mg / 次,一日三次),配合康复锻炼(蜷指、抬腿、扶物行走);
重度神经病变:静脉输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 / 次,一日一次)+ 新鲜血浆(200ml / 次,隔日一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吸附神经毒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