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星图溶洞的暗门,迎面而来的不再是刺骨的寒气,而是一股温润的气流,带着淡淡的檀香——这是秦代宫廷常用的沉水香,两千年过去,香气竟未完全消散。陈默举起战术手电,光束刺破黑暗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眼前是一个足以容纳足球场的巨大空间,这便是秦始皇陵的地下主宫。按照《史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头顶的穹顶果然镶嵌着无数颗夜明珠,大者如斗,小者如豆,按照二十八星宿的位置排列,北斗七星的位置用更大的珍珠串联,珠光照亮了整个穹顶,仿佛将夜空搬进了地下。
脚下的地面并非泥土,而是用青黑色的大理石铺就,拼接处严丝合缝,连头发丝都插不进去。地面上雕刻着全国的山川河流,黄河、长江的走向清晰可辨,河流凹槽里灌满了水银,在夜明珠的照耀下泛着银色的光泽,随着地脉的轻微震动,水银缓缓流动,真如“以水银为百川江河”的记载。
主宫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青铜棺椁,棺椁下方是象征性的“黄泉”,由黑色的玄武岩围成圆形水池,里面同样盛满水银,棺椁的四角各有一条青铜龙,龙首探入水银中,仿佛在汲取大地的灵气。棺椁两侧排列着两列青铜俑,与兵马俑坑的陶俑不同,这些俑的面部特征清晰可辨,服饰上的纹路用金丝银线绣成,显然是按秦始皇生前的近臣模样铸造。
“太……太壮观了。”小张的声音带着颤抖,他忍不住伸手去触摸地面的水银河,被陈默一把拉住。
“别碰!”陈默的战术手套刚靠近水银,表面就泛起一层白霜,“这水银里掺了硫化汞,挥发性极强,长时间接触会破坏中枢神经。秦代工匠肯定在周围设置了通风系统,才能让主宫的空气保持流通。”他指着穹顶边缘的暗格,那里隐约有气流流动的痕迹,“那些暗格连接着地宫的通风道,通过地温差形成自然风,既能排散汞蒸气,又能保持主宫干燥。”
林夏用环境监测仪扫描四周,数据让她惊叹:“空气流通率每分钟0.3立方米,汞浓度控制在0.01毫克/立方米以下,刚好在安全范围内!秦代的通风设计竟能达到现代安全标准,太不可思议了。”
老周则被青铜棺椁吸引,他绕着棺椁走了一圈,发现棺椁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铭文,内容不是祭文,而是秦代的天文历法和数学公式。“你看这里,”他指着一处铭文,“记载了木星的运行周期,误差不超过0.1天,比汉代的《太初历》还精确!还有这个勾股定理的表述,和现代数学公式几乎一样!”
陈默的注意力却在棺椁前的供桌上。供桌是用整块和田玉雕琢而成,上面摆放着三件物品:一柄青铜剑,剑鞘上镶嵌着宝石;一个漆木盒,表面绘着日月星辰;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球,表面布满了细小的齿轮。
他刚想拿起金属球,主宫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头顶的夜明珠光芒忽明忽暗,地面的水银河掀起波浪,青铜龙的眼睛竟亮起红光!
“怎么回事?”林夏扶住摇晃的供桌,“地脉监测仪显示能量异常!”
震动最剧烈时,青铜棺椁突然发出“咔嚓”声,棺盖竟缓缓向上抬起,露出一道缝隙。缝隙里没有预想中的尸骨,而是透出一道刺眼的蓝光,与昆仑密钥产生共鸣,密钥上的蓝光顺着缝隙流入棺椁,仿佛在唤醒什么。
“棺椁里不是秦始皇的尸体!”陈默握紧匕首,心脏狂跳,“是……是另一个陨石碎片!”
棺盖完全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棺椁里没有尸骨,只有一个半透明的水晶容器,容器里漂浮着一块蓝色的陨石碎片,碎片周围环绕着无数根金丝,金丝的另一端连接着棺椁内壁的机关,显然是某种能量传导装置。
更不可思议的是,水晶容器的侧面,贴着一张秦代的丝帛,上面用秦篆写着几行字,林夏辨认后,声音都变了调:“‘朕知天坠有灵,藏于地脉,恐后世奸人窃之,故设地宫以镇之。若千年后有贤者至,持北斗之钥,可启此器,断其祸根。’”
“秦始皇早就知道陨石碎片的存在!”陈默如遭雷击,“他修建地宫不是为了自己的陵墓,是为了封印陨石能量!所谓的‘以水银为百川’,不仅是防盗,更是用汞的化学性质中和陨石的辐射!”
就在这时,主宫两侧的青铜俑突然动了,它们的眼睛亮起红光,与冰原的守门人如出一辙,手里的兵器对准了陈默等人——这些不是普通的陪葬俑,是机械化的守护者!
“它们被陨石碎片的能量激活了!”老周迅速转动脉冲发生器,“‘水’档声波脉冲,干扰它们的关节齿轮!”
声波在主宫回荡,青铜俑的动作明显迟缓,但它们的数量太多,转眼就形成了包围圈。小张被一个青铜俑的长矛逼到水银河边,脚下一滑,半个身子跌入水银河,他惊恐地发现,水银没有腐蚀他的衣服,反而像有浮力般托着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