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法堂的插曲,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很快便在刻意维持的平静下消散。
萧逸依旧完美地扮演着温润大师兄的角色,将剩余的讲法内容完成,收获了满堂的敬佩与赞誉。只是在无人注意的间隙,他眼底的阴霾始终未能彻底散去。那个陌生弟子摇头的瞬间,如同一个烙印,刻在了他的心底。
林昊则随着散去的人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讲法堂。萧逸的怀疑在他意料之中,甚至是他刻意引导的结果。他要的,就是让萧逸疑神疑鬼,将注意力逐渐吸引到自己这个“神秘存在”身上。
接下来的几日,林昊并未再有什么引人注目的举动。他如同一个最普通的内门弟子,按时完成宗门分派的杂务,偶尔去藏经阁翻阅一些基础典籍,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沉剑湖畔或是自己的居所静修,稳固着筑基初期的表象,同时以丹帝天心缓慢而坚定地淬炼着自身。
直到这一日,一则消息在内门传开——丹堂将举行一场小比。
这小比并非宗门大比那般正式,主要是为了激励丹堂弟子以及有志于丹道的内门弟子精进技艺。奖励也算丰厚,头名可获得五千贡献点,以及一次观摩丹堂长老炼制五品丹药的机会。
对于寻常内门弟子而言,这已是极大的诱惑。更重要的是,这次小比,据说萧逸大师兄可能会亲临观看,甚至担任部分评审。这无疑让许多渴望得到指点和关注的弟子摩拳擦掌。
林昊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居所内,以指代笔,在虚空中勾勒着繁复的丹纹,演练着某种失传的凝丹手诀。
他停下了动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机会来了。
丹堂小比,众目睽睽之下,正是他展露“才华”,进一步吸引萧逸注意,并试探其反应的绝佳舞台。他不需要夺得头名,那样太过显眼,与他目前“普通内门弟子”的身份不符。他只需要展现出一些与众不同、却又恰到好处的“灵光一闪”,便足以在萧逸那本就疑窦丛生的心湖中,再投下一块巨石。
三日后,丹堂所在的“百草峰”人声鼎沸。
一座巨大的广场被清理出来,整齐地摆放着数百个制式丹炉。参与小比的弟子们早已按照分配的号码,站在了自己的丹炉前,神情或紧张,或兴奋,或凝重。
周围则是围观的弟子,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林昊站在一个靠角落的位置,丹炉编号二百七十一,毫不起眼。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看到了不少熟面孔,包括那日在讲法堂被他“敷衍”过去的萧逸。此刻,萧逸正与几位丹堂长老坐在前方的高台之上,面带微笑地看着下方,只是那目光,偶尔会看似不经意地扫过人群,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主持小比的是一位丹堂的刘姓长老,正是当日第一个发现疑难榜异状的那位。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传遍全场:
“本次小比,规则简单。限时两个时辰,炼制‘凝露丹’。以成丹品质、数量、以及炼制过程中手法运用综合评定。材料自备,现在开始!”
凝露丹,二品丹药,功效是快速恢复少量灵力,算是修行界最基础的丹药之一,炼制难度不高,但正因基础,反而更能考验炼丹师的基本功,以及对火候、药性融合的细微掌控。
随着刘长老一声令下,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点火、温炉的声响。各色丹火升腾,空气中弥漫开各种药材的清香。
林昊不慌不忙,取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一份最普通的凝露丹材料,动作流畅地开始处理药材,投入丹炉,引动地火。他的每一个步骤都标准得如同教科书,控火平稳,手法娴熟,但并无任何出奇之处,完全符合一个勤奋、基础扎实的内门弟子应有的水准。
高台上,萧逸的目光也曾掠过他这个角落,但见他手法平平无奇,便很快移开,看向了其他几个平日里便小有名气的丹道弟子。
时间一点点过去,广场上气氛愈发紧张。有的弟子丹炉内已经开始飘出丹香,有的则因为操控不当,导致药液焦糊,发出懊恼的叹息。
林昊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丹炉内的药液平稳地融合着。他的神识却如同最精密的仪器,监控着炉内每一丝药性的变化。
凝露丹的丹方,他早已烂熟于心。但他此刻炼制的,却并非普通的凝露丹。他在原本的丹方基础上,做了极其细微的调整,加入了一丝对“晨露”时节水汽灵韵的模拟意境,并以丹帝天心赋予的、对药性本源的理解,优化了最后凝丹时的一处能量节点。
这种改动,极其隐晦,若非丹道造诣极高者,根本无从察觉。但其效果,却能让成丹的品质,在原本的基础上,提升足足三成,丹药恢复灵力的效果更显温和绵长,几乎触摸到了三品丹药的门槛!
一个时辰后,大部分弟子的炼制已接近尾声。
林昊的丹炉内,药液也已浓缩到了极致,即将凝丹。他双手结印,灵力如同溪流般注入丹炉,控火法诀陡然一变,不再是之前的中正平和,而是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仿佛春风化雨般的灵动韵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