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息了数日,林小薇只觉神清气爽,连月奔波的疲惫一扫而空。
这日清晨,她推开窗,深深吸入一口山谷间清冽的空气,目光落在床帘那几个沉甸甸的包裹上。
是时候将这次从天耀城带回来的东西分分。卖蚕丝、桐油的银钱也该与乡亲们清算了。
林小薇一路踏着晨露来到村长家。
老村长正坐在院中的石墩上,就着熹微的晨光,“吧嗒吧嗒”地抽着他的老旱烟,烟雾缭绕中,皱纹深刻的脸上带着惯常的沉静。
一抬眼瞧见林小薇,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脸上绽开了一个如菊花般灿烂的笑容。
“小薇,你来啦!”他连忙放下烟杆,站起身,“这趟出门,为全村里外奔波,辛苦你这孩子了!”
林小薇快步上前,扶住想要起身相迎的老村长,语气诚挚:“村长爷爷,您快坐着。您这话可是折煞我了。”
“咱们一个村子的人,往上数几代都是一个祖宗开枝散叶下来的,血脉相连。如今遭了难,大家更该抱成团。”
“我林小薇有能力为大家做点事,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乡亲们撑不下去而无动于衷呢?那还是人吗?”
老村长听着这席话,眼眶微微发热,他用力拍了拍林小薇的手背,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好孩子,好孩子啊!咱们林氏一族,能有你这样的后辈,是祖宗积德,是全族的福气!”
“村长爷爷,我今儿来,正是为了把这次带回来的东西给大家分一分,还有卖蚕丝和桐油的银钱,也该交到大家手里,让大伙儿都安安心。”林小薇说明了来意。
老村长闻言,立刻中气十足地朝屋里喊了一声,让他儿子赶紧去通知各家各户的话事人,立刻到村长家院子里开会。
不多时,各家各户的当家人便陆陆续续地赶来了。
男人们脸上带着些许疑惑和期待,相互低声打着招呼,在小院里或站或坐,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林小薇身上。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林小薇走到院子中央,清了清嗓子,目光清澈而坦荡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叔伯。
“各位叔叔、伯伯们,大家上午好!”她声音清亮,开门见山。
“这次去天耀城,小薇幸不辱命,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盼,成功将咱们积攒的蚕丝和桐油都卖出去了。”
院子里顿时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众人眼中期待之色更浓。
林小薇不疾不徐,继续说道:“具体的账目,在这里跟各位叔伯交代清楚。此次,蚕丝一共卖得六百两银子。”
“六百两?!”人群中不知是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数字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林小薇点点头,继续道:“按照之前咱们约定好的,这蚕丝,我们家、我大伯家和我舅舅家,因为出的力最多,占七成,便是四百二十两。剩下的一百八十两,由村里的九户人家平分,算下来,每户可以分得二十两。”
她顿了顿,给大家一点消化的时间,然后又道:“再说桐油,一共卖得三百五十两银子。”她特意略去了自己空间里还留有的部分。
“但是,咱们不能光进不出。我自作主张,用这笔钱置办了些咱们眼下最急需的物件。其中,定制铁犁、菜刀、铁锅等农具炊具,花去一百五十两;购买粗盐和部分粮食,花去五十两。如此,还剩余一百五十两。”
她目光诚恳地看着大家:“这一百五十两,我的想法是,咱们一共十二户人家(包括她自家、大伯、舅舅及村里九户),每户平分,能分得十二两多。
我提议,每户就按十二两分,剩下的零头,约有六两,就交给族里,作为公中的积蓄。往后族中若有急事,或是要帮扶哪家遇到难处的,也能从这里面支取。不知各位叔伯意下如何?”
她将账目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明明白白。院子里鸦雀无声,众人都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蚕丝每户二十两,桐油每户十二两,加起来便是三十二两雪花银!
三十二两!许多庄户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未必能攒下十两银子。
如今,在这避祸的山谷里,竟然每户都能分到三十二两!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不少汉子激动得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下意识地在衣服上搓着,仿佛已经摸到了那沉甸甸的银锭。
林小薇将准备好的一包银子递给老村长。
老村长颤巍巍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分量,压在他的手上,更压在他的心上。
他环视着院子里一张张因激动而泛红的脸庞,深吸了一口气,用苍老却坚定的声音说道:
“薇丫头的提议,我老头子第一个同意!咱们都得摸着良心想想,要不是有薇丫头,咱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逃荒要饭,过着朝不保夕、甚至骨肉分离的日子!”
“是薇丫头,带着咱们找到了这个安身立命的山谷;是她,想办法让大家能吃饱穿暖;现在,又是她,给咱们带回了这做梦都不敢想的三十多两银子!咱们得知足,得知恩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