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的日子在紧张与希望交织中平稳度过。柳小小在仙家回归后,恢复速度一日千里,已经能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开始重新练习画符和基础的请仙口诀,只是灵力运转尚显生涩,无法支撑长时间或高强度的附体。
周凡则成了安全屋里最特别的“病人”兼“研究员”。他每天的生活极其规律:接受孙老的传统药浴和针灸调理,配合“钟馗”技术团队的纳米机器人修复疗程,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对那套“灵能脉络修复与增强系统”的研究中。
他的病房一角,临时搭建起了一个小型工作台,上面摆放着连接增幅器的终端、各种测量仪器,以及写满了复杂公式和能量回路草图的白板。
在其他行动组成员看来,周凡的行为有些古怪。他常常对着空气(其实是能量流动可视化界面)指指点点,或者长时间闭目沉思,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记录着每一次能量引导的细微差别和数据变化。
“周凡这小子,魔怔了吧?”一个负责守卫的队员私下嘀咕,“整天对着电脑比划,难不成还能用代码把修为编出来?”
他们并不知道,周凡真的在尝试“代码修仙”。
他将自己受损的能量脉络视为一套严重受损、运行效率低下的“生物电路系统”。纳米机器人是“硬件修复工具”,而他的意识和那套增幅器,则是“操作系统”和“外部驱动”。
他开始为自己编写一套个性化的“能量引导协议”。
* **协议一:基础周天循环优化。** 摒弃传统修炼中某些在他看来“冗余”或“低效”的意念引导路径,基于能量流动阻力最小、损耗最低的原则,重新规划了体内微弱纯阳气息的循环路线,并将其固化为一套可重复执行的“程序”。效果:能量恢复速度提升15%。
* **协议二:动态负载均衡。** 根据不同情境(如静养、轻度活动、预期遭遇危险),预设不同的能量输出功率和分配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消耗,确保在关键时刻能瞬间调用最大可用能量。
* **协议三:外置增幅器API接口深度开发。** 他不再满足于设备自带的几种通用模式,而是尝试破解其底层指令集,编写自定义脚本,实现更精细、更复杂的能量操控。例如,将能量凝聚于指尖形成微小的“数据流刺针”,用于精密探测或干扰;或者模拟出类似“静电屏障”的微弱防御场。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尝试优化一个高负载协议时,导致体内能量短暂失控,经脉如同过电般抽搐,疼得他冷汗直流,把监测仪器都触发了警报。孙老赶来检查后,气得吹胡子瞪眼,给他加了双倍的苦药,并严厉警告他不得再“胡闹”。
但周凡乐在其中。这种将神秘莫测的修炼转化为可量化、可优化、可调试的工程问题的过程,让他找回了熟悉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这天,柳小小端着一盘孙老特意准备的、加了料的营养糕点溜达进周凡的病房,正好看到周凡闭目坐在床上,手腕上的增幅器发出规律的低鸣,他指尖萦绕着一缕极其稳定、如同金色丝线般的纯阳气息,正在空气中勾勒着一个复杂而标准的几何图形——那是他用来测试能量控制精度的方法。
“哇!”柳小小瞪大了眼睛,连糕点都忘了送过去,“呆子,你……你这就练出‘凝气成丝’了?这可是很多练气多年的道门弟子都未必能做到的!”
周凡缓缓散去能量,睁开眼睛,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地解释:“只是能量输出稳定性和形态控制精度达到了阈值。根据我的计算,在当前脉络修复度下,维持标准丝状结构的极限时长是37.8秒,超出后能量耗散率会指数级上升……”
柳小小:“……” 得,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她走过去,把糕点塞到他手里,自己好奇地拿起他放在旁边的、写满了代码和公式的笔记本翻看,看得一头雾水,小脸皱成一团:“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比师父的符咒秘传还难懂。”
就在这时,柳小小忽然“咦”了一声,侧耳倾听状,脸上表情变得有些古怪。
“怎么了?”周凡问。
柳小小表情微妙,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小声道:“是黄家二姑……她刚才跟我念叨,说你身上这个‘铁疙瘩’(指增幅器)弄出来的能量波动,规律得让人……嗯,‘强迫症福音’?她还说,感应到你用那玩意儿‘写’出来的‘小法术’(指能量协议),结构严谨,效率奇高,比很多野路子仙家自己琢磨的粗浅法术强多了……”
周凡一愣,仙家还关注这个?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几天,他时不时会通过柳小小,接收到一些来自仙家的、关于他“代码修仙”的奇怪反馈:
* **胡家太爷(通过柳小小传话,语气傲娇):** “小子,你那个把能量聚在脚底减少摩擦损耗的‘滑行协议’有点意思,省力是省力,就是姿势太丑,有失体统!吾等仙家腾云驾雾,讲究的是个飘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