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嗅觉敏锐如刘国华议员,早已将联邦高层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
他清晰地看到,张中华及其“枷锁派”凭借“棱镜”警告带来的恐惧心理和安全委员会的实权,势力正如日中天。
而苏茜则因“临时许可”的暧昧和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权威正不断受到挑战和削弱。
她的平衡策略在和平时期或许是智慧,但在这种存亡危机下,在很多人看来就成了优柔寡断和方向不明。
“是时候做出选择了。”刘国华在自己那间可以俯瞰大半个首都星区的豪华办公室里,对着一幅描绘古代地球战场油画,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强有力的、难以控制的领导者,而是一个能够进行利益交换、至少在某些关键议题上能与他保持一致的合作伙伴。
张中华那种对“绝对秩序”的追求和冷酷的行事风格,在他看来,远比苏茜那种试图调和各方的“理想主义”更符合他的政治算计。
一次精心策划的“不期而遇”,在某个实行严格会员制、极度注重隐私的星际商会俱乐部发生。
厚重的隔音门隔绝了外界,空气中弥漫着名贵雪茄的醇香和陈年酒液的气息。
“张监察员,如今的联邦,经不起更多的动荡了。”刘国华晃动着杯中金黄的液体,开门见山,语气显得忧心忡忡,“我们需要的是稳定,是铁一般的秩序,确保文明的火种能够延续。可惜,总有些人不识时务,热衷于鼓吹危险的理念,破坏来之不易的平静。”
张中华坐在他对面,面容依旧如同冰封的湖面,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微微抬起眼皮,示意他继续。
刘国华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如同分享一个至关重要的秘密,将一枚小巧的数据芯片推过光滑的桌面。“这里面是几位‘火种派’骨干成员的资料。他们不仅在各种场合散布激进言论,质疑‘棱镜’裁决的权威性,更令人遗憾的是,”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耐人寻味的灰色地带。您看,这不仅仅是理念之争,更涉及到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联邦资源是否被滥用的问题。让这样的人占据要职,如何能向‘棱镜’证明我们拥有高效、廉洁的自我管理能力?”
张中华的目光扫过那枚芯片,并没有立刻去拿,只是淡淡地回应:“刘议员对联邦事务的关切,委员会知晓。对于任何可能危害联邦安全、破坏稳定秩序的行为,我们都会依法进行调查,绝不姑息。”
无需更多言语,一场基于利益交换的政治联盟,在心照不宣中悄然缔结。
翌日,安全委员会的调查令如同出鞘的利剑,精准地指向了几位公开为“火种派”发声的中级官员和科学家。指控内容从“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流程存在瑕疵”到“在非授权平台发表可能引发公众误读和恐慌的不当技术推测”,看似都是程序性或言论问题,却足以让被调查者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他们的科研项目被紧急叫停,访问权限被限制,在公开场合变得沉默寡言。一股寒流迅速席卷了整个学术界,原本就倾向于“火种派”思想的年轻研究员们感到前途渺茫,纷纷选择明哲保身,学术探索的活力被极大的抑制。
---
然而,压力之下,并非所有的种子都会屈服。在联邦档案部那间堆满了古老数据存储单元、空气中弥漫着纸墨与电子元件混合气味的办公室里,赵艳文感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窒息感。她关于“人工造物”与“奇点跃迁”理论关联的惊人发现,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在她胸腔里灼烧,既带来发现的兴奋,又伴随着随时可能引火烧身的恐惧。她深知,这份发现一旦被“枷锁派”知晓,唯一的命运就是被贴上“最高禁忌”的标签,永久封存在暗无天日的保险库里,甚至可能被直接销毁。这不仅意味着她个人心血的白费,更可能让联邦永远失去一个理解自身困境、甚至可能找到突破口的珍贵契机。
在经历了数个辗转反侧、内心激烈斗争的夜晚后,她终于下定了决心。她需要盟友,需要一个能够理解这份发现背后巨大价值,并且拥有足够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其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的人。她的目光,越过那些畏首畏尾的同僚,投向了虽被边缘化、却始终未曾停止思考与发声的张瑞。
联络必须万无一失。她没有使用任何可能被监控的官方或私人通讯渠道,而是利用了一次例行数据归档移交的线下机会。她将一枚外表与普通存储器无异的芯片,巧妙地混入一批需要张瑞签字确认接收的、无关紧要的历史气候数据资料中,并在交接清单上,用他们二人在早期一个合作项目中约定的、看似无意义的符号组合,标注了暗语。
当张瑞在自家书房那盏老旧台灯昏黄的光线下,破解了芯片的多重加密,仔细阅读完里面那份逻辑严密、证据链清晰、结论石破天惊的分析报告时,他拿着阅读器的手无法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一股混合着极度震惊和某种难以言喻兴奋的情绪,如同电流般窜过他的四肢百骸。他不是没有做过最大胆的假设,但赵艳文的发现,直接将“秩序之影”那种仿佛来自宇宙深渊的恐怖存在,与人类文明自身早已被封存、被视为危险歧途的理论遗产联系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