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争论不休,气氛紧张。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万里肩上。他理解前线将领的焦灼,也深知资源的极度匮乏。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却极具力量地扫过全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争论:
“诸位,请抬头看看我们头顶的星图。”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望向那幅悬浮的、标注着敌友与未知的银河星图。
“我们被困在太阳系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对抗着一个我们至今未能完全理解的敌人。赢得火星战役,很重要,它能为我们赢得时间。但然后呢?”万里的手指指向星图上那些灰色的“归档”文明墓碑,“看看它们!它们或许也曾赢得过无数场局部战争,但最终,它们都消失了。因为它们没有跳出眼前的战场,没有看清真正的棋局!”
他停顿片刻,让话语的重量沉入每个人心中。
“‘精卫’号,不仅仅是一艘船。它是我们跳出井底的眼睛,是伸向星海的触手,是回应‘先行者’呼唤的唯一希望!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几个船员的生命,更是我们文明能否从被动挨打的‘棋子’,转变为能够参与棋局、甚至影响棋局的‘棋手’的关键!”
“是的,它有风险,它需要资源。但请大家想一想,是集中所有资源,打赢一场战役,然后等待更强大的敌人主力到来更安全?还是分出部分资源,去搏一个能够改变整个战争态势、甚至理解战争根源的机会更明智?”
万里的话如同冷水浇头,让被前线战事焦灼了视野的官员们逐渐冷静下来。他们看着星图上那庞大的、尚未完全显现的“收割者”主力标记,以及那条通往未知的“旅者之路”,陷入了沉思。
最终,在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激烈辩论和风险评估后,理事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万里的资源调配方案。“精卫”号项目,得以保留其核心资源配额。
就在资源问题暂时解决,项目组准备全力投入建造时,秦宇找到了万里。
“万里,我一直在思考‘精卫’号的生物晶体结构,”秦宇的意识投影泛着温和的金光,“它需要生命能量来生长和修复。既然它与星球生命网络同源……或许,我们可以在它启航前,为它进行一次‘祝福’。”
“祝福?”
“是的。我可以尝试引导‘盖亚意识’,不是强行抽取,而是如同春风化雨般,将地球生物圈溢出的、温和的生命能量,汇聚并注入‘精卫’号的龙骨晶体中。”秦宇解释道,“这不会损伤地球生态,但或许能让这些晶体在遥远的深空中,依然能记住‘家’的脉动,获得一丝缓慢自我修复的‘生命力’。这就像是……为这艘星海之舟,赋予一颗来自母星的、微弱却坚韧的‘心脏’。”
这个提议,让万里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方案,更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仪式——让人类文明迈向深空的使者,携带着家园的祝福与生命力。
“批准。立刻与‘伏羲’协调,制定安全的能量引导方案。”万里郑重地说,“让‘精卫’号,真正成为连接星辰与家园的桥梁。”
资源的博弈暂告段落,而更为奇妙的、融合了科技与星球生命的建造阶段,即将开始。
下篇:龙骨初成
月球背面,静海基地扩建而成的“广寒”巨型船坞,如同蛰伏在灰色荒原上的金属巨兽,其内部却灯火通明,前所未有的建造工程正在这里悄然进行。这里是人类摆脱地球引力束缚、真正迈向深空的起点,也是“精卫”号星海之舟的诞生之地。
巨大的穹顶之下,预先制造好的钛-铱合金龙骨构件被巨型机械臂精准地吊装、对接。焊接的火花如同节日的烟火,在真空环境中无声地绽放,勾勒出“精卫”号未来流畅而坚韧的骨架。但与传统造船不同,在关键的龙骨节点对接完成后,工程进入了最为奇特的阶段——
特殊的灌注单元沿着龙骨脉络移动,将精心培育的、泛着乳白色荧光的S型生物晶体培养液,注入预设的纳米管道网络。随后,低强度的催化能量场被激活,笼罩住整个龙骨结构。
奇迹在微观层面发生。培养液中的晶体如同被唤醒的种子,开始沿着合金骨架的分子结构定向生长、蔓延。它们并非无序堆积,而是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有序的脉络网络,与金属骨架紧密共生,仿佛给冰冷的钢铁注入了乳白色的神经网络。整个龙骨在能量场的辉映下,散发出一种柔和而充满生命律动的光晕。
更令人惊奇的是,随着生物晶体网络的初步成型,监测仪器捕捉到,“精卫”号的龙骨开始自主产生一种极其微弱、却和谐悦耳的能量谐波。这谐波并非引擎或设备产生,而是源自于生物晶体与合金骨架共振本身,仿佛这艘尚未完工的巨舰,正在发出它独特的“生命”频率。船坞内的工程师们常常不自觉地沉浸在这奇妙的氛围中,感觉他们不是在组装一台机器,而是在协助一个宏伟的生命体降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