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新盟友
“净化协议”引发的余波尚未平息,“幼苗已学会擦拭观察窗”的冰冷宣告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全人类心头。紧张与不安在UDC高层蔓延,与“默示录”的合作虽成果显着,但其本身的迷雾仍是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就在这疑云密布的时刻,“伏羲”接收到了一段来自“默示录”的、加密等级远超以往的信息流。破译后的内容,并非技术数据或警告,而是一份正式的、盖有复杂能量印章的“同盟邀请函”。
函件中,“默示录”首次以相对清晰的姿态表明:人类在此次“净化行动”中展现出的“信息自觉”能力与反抗决心,已通过其设定的“初步考验”。他们认为,Sol-3文明(人类)初步具备了在知晓高等存在威胁下,仍能保持独立意志并寻求突破的潜力,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信息共享。
紧随邀请函之后的,是一份经过大量脱敏处理、但仍足以震撼历史的“身份声明”。“默示录”宣称,其核心成员并非来自外星,而是潜藏于人类自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他们是历代未被“播种者”的隐性支配完全同化或抹杀的顶尖智者——那些看穿了历史表象下的异常、洞悉了文明发展轨迹中不谐音符的先知、科学家、哲学家与战略家。他们通过某种隐秘的方式(可能是意识上传、维度跳跃或冷寂技术)超越了肉体的局限,汇聚在一起,使命便是在文明面临诸如“播种者”这类高等存在时,确保其精神内核不迷失、不自我毁灭,并寻找破局之道。
为了展示诚意,对方提议进行一次最高级别的领袖全息会晤。
UDC最高议事厅,戒备森严。万里、秦宇等核心成员凝神屏息,注视着中央全息投影平台的启动。光芒汇聚,一个模糊的人影逐渐清晰。
当那人的面容最终稳定下来时,尽管有所准备,万里还是瞳孔猛缩,倒吸了一口凉气。那张脸,慈祥中带着超越时代的睿智,皱纹里刻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是每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无比熟悉的形象——正是那位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和平利用原子能、推动全球科学合作而闻名于世,并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官方宣告逝世的伟大科学家!
“这……不可能……”一位资深理事喃喃道。
全息影像中的“老人”微微一笑,眼神中却没有任何故人重逢的温情,只有历经无尽岁月的沉淀与冷静。“不必惊讶,万里博士,以及各位理事。你们所熟知的那个‘我’,确实已经完成了他在公众视野中的使命,安息了。此刻与你们对话的,是承载了他部分核心意识、并在后续时光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记录体’。你可以称呼我……‘守夜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震惊的众人,继续道:“我们选择以这个形态出现,是为了传递一个信息:‘默示录’的根源,深植于人类自身对自由与真理的渴望。我们,曾经是,也永远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一把在黑暗中为后来者标识出陷阱的火炬。”
中篇:共享遗产
“守夜人”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UDC对“默示录”的信任危机。以此为开端,一个受限但无比珍贵的“遗产”数据库,向“伏羲”和万里团队定向开放。
这并非“默示录”自身的全部知识,而是他们在漫长岁月中,通过未知方式收集、保存的,来自数个已消亡文明的最后“遗产”。这些文明,都曾是“播种者”观察乃至“修剪”名单上的“幼苗”。
数据库中的资料光怪陆离,涉及意识本质的深层数学描述、超越三维空间的维度工程技术、以及对抗“格式化”清理的各种理论模型与失败案例。其中蕴含的科技理念,许多都颠覆了人类现有的物理认知,为“双翼计划”提供了无数全新的、爆炸性的研究方向。
万里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筛选、学习。一天,在浏览一个标记为“牧羊人协议”的文明档案时,一段残缺的星球末日影像记录吸引了他的注意。那颗垂死的星球轨道上,赫然也悬浮着一座巨大的黑色金字塔,与如今静止在太阳系边缘的那座结构惊人地相似,是“播种者”或者说“收割者”的标志性造物。
但万里的目光死死盯住那座金字塔的细节。其塔身的棱角似乎更为圆润,表面覆盖着更为复杂、如今已黯淡无光的古老纹路,整体散发出一种远比太阳系那座更为苍凉、更为死寂的气息。
“守夜人”的虚拟形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旁,声音低沉:“注意到了吗,万里博士?根据我们的分析,这座‘墓碑’的年代,远比你们现在面对的那座要久远得多。‘播种者’……或者我们更倾向于称呼其为‘园丁’的这类存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的‘工具’,也会随着时间……‘进化’。”
下篇:风暴前夜
“默示录”共享的“遗产”,如同在即将枯竭的科技之井中注入了澎湃的活水。人类科技树迎来了第二次,更为迅猛的爆发式增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