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的土崩瓦解,如同一次酣畅淋漓的正面突围,极大地提振了“南天门”计划乃至整个国家的信心。然而,在万里眼中,这仅仅是解决了“生存”层面的问题,距离他构想的、能够应对星际威胁的“发展”,还差着最关键的一步——能源。
“鸾鸟”空天战机,作为“南天门”计划当前最具威慑力的空天平台,在接连不断的测试和战术演练中,其性能的边界也逐渐清晰起来。最大的桎梏,并非材料,也并非气动设计,而是那颗驱动它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心脏”——能源系统。
“南天门”基地,超大型环境模拟测试场。
一架“鸾鸟”原型机正静静地悬浮在巨大的真空舱中央,其流线型的机体在冷白色的照明下泛着金属特有的光泽。然而,与它充满未来感的外形不相称的,是驾驶舱内不断闪烁的黄色乃至红色的警示灯,以及飞行员略带疲惫的汇报声。
“‘鸾鸟’一号报告,第三次全功率机动测试结束。高能量密度电池组剩余电量17%,低于安全阈值。等离子推进器持续全功率运行时间无法超过180秒,否则将引发不可逆的功率衰减。能量系统……再次成为限制性能的短板。”
主控室内,气氛有些沉闷。负责动力系统的工程师们看着屏幕上那条急剧下滑的能量曲线,脸上写满了无奈。
“我们已经采用了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固态电池技术,并且优化了能量管理算法,但这已经是化学电池的物理极限了。”动力部门负责人赵伟叹了口气,看向秦宇将军和万里,“将军,万工,除非我们能找到一种能量密度高出数个数量级的新型能源,否则‘鸾鸟’无法实现设计指标中的‘单次进入近地轨道并执行长时间战术任务’的能力。”
秦宇将军眉头紧锁。“鸾鸟”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剑,若因能源问题无法发挥全部威力,在面对可能到来的威胁时,将是致命的。
“核动力呢?”一位资深专家提出,“小型裂变反应堆……”
“不行。”万里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裂变堆重量体积大,辐射防护复杂,启动和关闭迟缓,更重要的是,其能量输出密度对于‘鸾鸟’这样的高机动性空天平台而言,依然不够。我们需要的是……聚变。”
“可控核聚变?”赵伟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万工,我们都知道聚变是终极能源的方向,但即便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托卡马克装置,其Q值(能量增益因子)也才刚刚突破1,距离实现稳定净能量输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别提小型化到能塞进‘鸾鸟’的机体内了。那至少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情。”
“二三十年?”万里轻轻摇头,目光扫过在场所有面露难色的专家,“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
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了“鸾鸟”的能源舱结构图,以及一系列关于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和磁场约束理论的复杂模型。
“传统的磁约束托卡马克路线,确实面临工程上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小型化方面。”万里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勾勒出几个全新的、结构迥异的装置概念图,“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别人走过的路呢?”
他展示的第一个概念,是一个环形的、但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装置,其磁场线圈的排布方式与传统托卡马克大相径庭。
“这是‘仿星器-托卡马克混合构型’。”万里解释道,“它借鉴了仿星器无需等离子体电流即可实现稳态运行的优势,同时优化了磁场位形,极大地抑制了导致能量损失的各种不稳定性。它的体积,可以做到同功率托卡马克的三分之一。”
接着,他展示了第二个概念,那更像是一个球形的、被无数线圈包裹的装置。
“这是‘球马克’的升级版——‘紧致球环’。它拥有更高的等离子体压强和更好的约束性能,结构也更紧凑。”
最后,他调出了第三个,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一个设计。那是一个仿佛由无数旋转的磁场镜面构成的、动态变化的复杂结构,核心区域闪烁着模拟的等离子体光芒。
“而这个,是基于‘场反位形’原理的‘剪切流稳定Z箍缩’装置。”万里的声音带着一丝属于科学探索者的兴奋,“它利用高速旋转的等离子体自身产生的剪切流来抑制湍流,实现极佳的约束。它的启动速度快,能量密度……理论上是传统托卡马克的十倍以上!”
三个方案,每一个都直指当前聚变研究的最前沿,甚至是只存在于理论论文中的构想!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专家们被这大胆而超前的思路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但是……万工,”赵伟艰难地开口,“无论是哪种方案,都面临着无法逾越的材料问题!上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还有高能中子的轰击,目前没有任何材料能够长时间承受……”
“材料问题,我来解决。”万里打断了他,语气平淡却充满绝对的自信,“我需要基地材料部门,按照我提供的配方和工艺流程,立刻开始制备几种新型材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