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最后一道生物识别门,眼前的景象让李鑫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这个隐藏在最深处的实验室空间大得惊人,挑高至少二十米的穹顶下,四台钢铁巨兽静静地矗立在防震平台上。
整个空间呈现出完美的六边形结构,墙壁采用军用级复合装甲板拼接而成,每一块接缝处都闪烁着淡蓝色的能量屏障。天花板上,数十个球形监控探头以特定频率旋转着,投射出的扫描光束在空气中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威尔博士走向中央控制台,枯瘦的手指在悬浮键盘上快速敲击。随着指令输入,实验室的照明系统突然切换成作战模式,暗红色的应急灯将四台机甲映照得如同浴血的战士。
这是卡米诺斯Ⅱ型的测试场。
威尔博士的声音在扩音系统里带着金属质感。他特意在空中划出两道竖线,强调这个特殊的编号方式。
李鑫的目光被眼前的机甲牢牢吸引。
与原型机相比,这些Ⅱ型机甲的装甲接缝处加装了脉冲阻尼器,肩甲部位明显加厚,膝关节采用了三重缓冲设计。最引人注目的是背部新增的武器挂架,可以快速切换多种重型装备。
注意到区别了吗?
威尔博士走到一台机甲旁,手指轻轻敲击其小腿装甲,发出沉闷的回响,
7.2厘米厚的复合装甲,即使不开启能量防护罩,也能正面抵挡能量穿甲弹的直接命中。
他引导李鑫看向机甲的手部:
可替换式武器接口,能在3秒内完成主武器切换。
又指向背部,
这里集成了最新的能量护盾发生器,持续作战时间提升40%。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全部亮起,将机甲表面的每一处细节都照得纤毫毕现。李鑫发现这些Ⅱ型机甲的涂装也与众不同——不是原型机的深棕色,而是一种会随着光线角度变化的迷彩涂层。
李鑫的目光在几台Ⅱ型机甲之间来回扫视,眉头渐渐皱起。他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内格外清晰:
博士,我觉得Ⅱ型和原型机的差异已经超出了改进范畴。
他指向Ⅱ型机甲棱角分明的肩甲设计,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这些Ⅱ型机...应该不是研发原型机的那批工程师的作品吧?
威尔博士的动作突然顿住,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讶异。片刻后,老人罕见地露出了赞赏的笑容,甚至轻轻拍了拍手:
不错!相当敏锐的观察力!
他的声音里带着少见的愉悦,
确实如你所见,虽然共享核心技术,但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设计团队。
威尔博士走向控制台,调出两组全息设计图。左边是原型机的流线型结构,右边则是Ⅱ型机的模块化设计。
原型机就像一张白纸,
他指着左侧图纸,
我们不断在上面试错、修改、推翻重来。
手指移向右侧,
而Ⅱ型机...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郑重,
是一支专业军事设计团队的结晶,从第一天开始就是为实战而生。
全息影像切换成生产线的画面,威尔博士继续道:
这些Ⅱ型机确实不是在这里生产的。它们来自其他的研发基地,通过特殊渠道秘密运送过来。
李鑫注意到,画面中的工程师都穿着不同于蓝图科技的制服,厂房的结构也明显是军用规格。更引人注目的是,每台机甲出厂时都被装进特制的集装箱,由武装车队护送。
你眼前这四台,就是卡米诺斯系列的第一代量产型。
周小芸此时也走了过来,轻轻敲击着机甲外壳:
所以你应该明白,博士给你展示的是多么重要的机密。
她的目光意味深长,
也代表着...对你多大的信任。
实验室的灯光慢慢暗了下来,机甲表面的能量纹路散发着的幽蓝光芒更加明显。李鑫站在光暗交界处,脸上的表情晦暗不明。他知道,自己正在触碰神域堂最核心的秘密——这么长时间的酝酿,终于见到真家伙了。
李鑫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划过,停留在Ⅱ型机甲的结构解析图上:
从这些材料的复合方式和稀有元素配比来看...这种机甲的产量应该很有限吧?
威尔博士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了不得!
他激动地拍了下控制台,
连材料学的门道都懂?你这个小伙子真是越来越让我惊喜了!
老博士调出一组加密数据,投影上立即显示出十二个闪烁的机甲图标:
你说得对,目前Ⅱ型只生产了十二台,每一台都是无价之宝。
李鑫表面平静地点头,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终于确认了,这就是情报中那十二台神秘机甲。但威尔博士接下来的话让他更加震惊:
其实限制产量的不只是材料,
威尔博士突然压低声音,
配套的机士才是真正的难题。本来精挑细选了十二个候选人...
他遗憾地摇摇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