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禾往石臼里加星精土,土一接触草糊就冒起细小的泡,像在沸腾。“土在跟草说话呢,”他用木杵搅拌着,“你看这泡的数量,不多不少七十七个,跟七村的户数总和一样,是渠水在数着七村的人,让大家都沾点灵气。”搅拌到第七十七圈时,膏体突然变得黏稠,能拉出细细的丝,丝在光里泛着银亮的光泽,“出丝了!成了!”
刘石用游标卡尺量了量膏体的黏稠度,数据与李月娘方子旁标注的“丝长三寸”分毫不差。“可以埋了,”他用铜勺把膏体舀进个陶盒里,盒盖上刻着李兰村的墨兰,“这盒子是陈村的守诺陶做的,透气不漏水,正好让膏体在土里慢慢‘长’银丝。”他把陶盒放进赵山凿的浅坑里,盖土时特意留了个小孔,“得让银渠虫能钻进去,它们的灵气能催银丝长得更快。”
影从怀里掏出拓荒偶的碎片,轻轻放在陶盒上方的土上,碎片接触到土就微微发烫,冰壳的裂纹里渗出些星精土粉末,落在土面上,像给陶盒盖了层薄被。“陶偶也来帮忙,”他拍了拍土,“它们跟银渠虫一样,都想让兰土膏快点成。”碎片的“诺”字印记对着小孔,像是在给虫群指路。
周伯把李月娘的竹笔从陶管里取出来,笔杆的兰花纹已经亮得像浸在水里,他蘸着晨露在守诺册上写下“兰土膏成,埋于总闸室东三尺”,笔尖落下的紫痕里,竟缠着根极细的银丝,是从笔杆里渗出来的。“笔在认新膏呢,”老人指着银丝,“它把李月娘的灵气传到册子里,以后补渠时,册子就能告诉我们膏该用在何处。”
晨露渐渐散去时,渠边的银渠虫群飞了进来,围绕着埋兰土膏的地方盘旋,虫壳反射的光在土面上拼出个“养”字,像在提醒他们别忘了三日后来取。守诺册在石桌上轻轻颤动,最后一页的渠图里,埋膏的位置多了个小小的陶盒标记,标记旁长出根银丝,一直连到李兰村的墨魂潭,像条看不见的灵气线。
林羽合上守诺册时,听见石桌下传来“沙沙”的轻响,是兰土膏在土里慢慢发酵的声音,混着银渠虫的振翅声、墨魂草的清香、星精土的呼吸,像首正在酝酿的歌谣。他知道,这歌谣会随着兰土膏的成熟、银丝的生长、稻芽的拔节,一直唱下去,唱到渠水蜿蜒的尽头,唱到第六百章的晨光里。
赵山扛着铁凿准备去巡查赵建国村支渠,凿头的墨兰花瓣被晨露养得更紫了;李清禾在收拾捣药的石臼,臼底的“灵”字还没褪,沾着的膏体正慢慢凝成银丝;王禾往陶罐里添新的渠心水,水面上的稻叶又转向了刘村的方向;刘石在用游标卡尺测量总闸的青铜板,玉块反射的光在他的本子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影蹲在埋膏的地方,数着盘旋的银渠虫,虫群的数量正好四十九只,是七的倍数。
晨光漫过总闸室的门槛,在地上织成条金色的路,路的尽头,渠水正带着晨露的清润、墨兰的芬芳、新膏的灵气,往七村的方向流去,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漫长故事。而守诺册,就静静地躺在石桌上,等着记录下一个黎明,下一次花开,下一段与墨源渠共生的岁月。
喜欢末世曙光:丧尸危机求生录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末世曙光:丧尸危机求生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