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的右下角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还有个歪歪扭扭的枫叶图案,显然是赵爷爷添上去的。
“原来赵爷爷的钢笔是李奶奶想换的……”影的声音有点闷,他摸着墨池边缘的刻痕,那里密密麻麻记着每次调墨的配比,“1980年3月,兰说墨太稠,减半勺藤汁”“1982年冬,建国嫌墨里的金粒少,加了把槐花粉”,像对答似的,全是两人的互动。
林羽注意到墨池底部有个凹槽,形状正好能放下赵爷爷的那支钢笔。他试着把钢笔放进去,凹槽里突然亮起圈绿光,墨池里的水开始旋转,那些金色的墨鱼纷纷游过来,围着钢笔转圈,尾鳍搅动的水纹在池壁上投射出光影,像在播放老电影——
画面里,年轻的李奶奶正往陶管里灌银触藤汁,赵爷爷站在旁边帮她扶着梯子,手里还拿着片墨鱼产的卵,笑着说:“这金粒要是能长在墨里,写出来的字肯定会发光。”李奶奶回头瞪他:“贪心鬼,小心墨鱼咬你手!”
光影散去时,墨池里的墨突然泛起胭脂色,像被刚才的画面染了色。林羽捞出钢笔,发现笔胆里的墨竟自动灌满了,墨色是极深的绿,里面的金粒比之前多了一倍,还浮着点粉色的光晕,正是赵爷爷日志里写的“胭脂色”。
“原来‘与兰同存’,是真的把两个人的气息都融进墨里了……”林羽握紧钢笔,笔杆的温度像有了生命,“李奶奶的血、赵爷爷的字迹、墨鱼的金粒、槐花的香,全在这墨里了。”
(四)
石室的角落里堆着些旧物,影翻出个落满灰尘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支旧钢笔,笔杆都刻着“兰”字,其中一支的铱粒果然磨得厉害,和赵爷爷那支一模一样。“是李奶奶准备给赵爷爷换的新笔。”影拿起一支,笔帽上的枫叶还沾着点绿色的墨渍,“没来得及送出去……”
林羽看着那些钢笔,突然想起守诺账房的木牌上,“守诺”两个字的笔画里,也嵌着同样的绿色墨渍。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片,轻轻刮下一点,放在指尖搓了搓——墨渍里竟浮出细小的粉色光点,与墨池里的胭脂色墨如出一辙。
“原来周伯早就把李奶奶的墨续进账房的木牌里了。”林羽突然明白,为什么每次在木牌前写诺,都能感觉到一股暖意,“他说‘守诺不是单靠记,得靠养’,原来是这个意思。”
影在石室的石壁上发现了个暗格,里面藏着本更旧的日志,封面已经朽坏,首页写着“1956年,与建国初入矿洞,始记守诺账”。翻开几页,里面的字迹稚嫩,是年轻时的李奶奶和赵爷爷一起写的,有时是李奶奶画的墨池草图,有时是赵爷爷记的矿洞检修记录,最后一页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诺,要一起守一辈子。”
“从1956年到1983年,他们守了二十七年。”林羽把旧日志放进铜匣,“我们找到的,不只是墨和钢笔,是他们守诺的样子。”
(五)
离开暗渠时,天已经亮了。晨光透过蕨类植物的缝隙照进来,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羽手里的钢笔泛着淡淡的粉绿色光晕,笔帽上的枫叶纹路里,似乎多了点金色的颗粒,像墨鱼的卵。
“你看槐苗!”影突然指着洞口的方向,只见那株幼苗不知何时长到了半人高,新叶完全展开,上面的纹路清晰地映出了暗渠的地图,每个陶管的位置都标着小字,甚至还有墨鱼产卵的水域标记。最奇妙的是,叶片中央的主脉上,竟长出个小小的花苞,像颗绿色的珍珠。
林羽蹲下身,轻轻碰了碰花苞,花苞微微颤动,叶脉里流淌着金色的光,像在回应。他想起李奶奶纸条上的话,低头闻了闻——空气中果然飘着淡淡的兰花香,不是记忆泉边的兰花,是更清冽的味道,像从暗渠石室里带出来的。
“周伯说‘诺是活的’,现在信了吧?”影笑着踢了踢脚下的石子,石子滚到槐苗根部,竟被新长出来的须根轻轻缠住,“它在记路呢,怕我们忘了暗渠怎么走。”
林羽翻开新日志,提笔写下第一百零四诺:“今日寻得暗渠墨池,续忆魂墨半罐,养墨鱼十尾,待槐花绽放时,取新叶调墨。”
写下最后一个字时,钢笔尖的墨滴落在纸页上,晕开个粉绿色的圈,圈里浮出两个细小的字:“同守”。
他抬头看向矿洞深处,那里的应急灯正在依次熄灭,晨光从天窗涌进来,照亮了守诺石上的刻痕。林羽突然觉得,这一百七十三章的记录,从来不是为了凑够字数,而是像暗渠里的青石板路,一步一步,踩着前人的脚印,慢慢铺向更远的地方——那里或许有第两百章、第三百章,有新的墨池、新的槐苗,还有一代代人续写的“同守”二字。
影把装墨块的小罐塞进包里,罐口的缝隙里透出点绿色的光,像藏了颗小星星。“回去吧,周伯说今天的槐花饼加了新磨的墨粉,说‘吃了能记牢字’。”
林羽笑着点头,手里的钢笔轻轻晃动,笔胆里的胭脂色墨在晨光中流淌,像条藏着无数故事的河。他知道,这章的结尾不是结束,就像暗渠里的墨鱼总会产卵,槐苗总会开花,守诺的故事,才刚刚写到最鲜活的地方。
喜欢末世曙光:丧尸危机求生录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末世曙光:丧尸危机求生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