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城隍庙古玩市场,仿佛一个被时光遗忘却又生机勃勃的独立王国。上午九点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牌坊,在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混杂着老木头、旧纸张、铜锈、尘土以及若有若无的香火气息,形成一种独特而厚重的底韵。摊贩们拖长了调子的吆喝、游客们压低了声音的讨价还价、还有不知从哪个角落老收音机里飘出的、咿咿呀呀的京剧唱腔,共同编织成一首喧嚣而充满市井生命力的交响曲。
陈洋准时在西门那座饱经风霜的石牌坊下,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林晓雨。她今天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运动装,脚踏一双舒适的徒步鞋,头上扣着一顶印着不知名logo的棒球帽,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遮阳镜,整个人显得清爽干练,又带着几分专业的探险范儿。
然而,让陈洋略感意外的是,王强那熟悉的身影也嬉皮笑脸地凑在旁边。
“洋哥!惊喜不?我怕你一个人来这种地方被当成肥羊宰,特意来给你当保镖兼砍价顾问!”王强拍着胸脯,一脸“快夸我”的表情。
林晓雨笑着解释道:“早上强子联系我,非要跟来见识见识,我想着多个人也多份照应。”
陈洋无奈地摇摇头,心里却微微一暖,知道王强是关心自己。“来就来吧,不过别乱碰东西,这里水深。”
“明白!我就跟着,绝对不添乱!”王强立刻保证。
林晓雨俨然一副资深向导的架势,一边领着两人融入川流不息的人潮,一边如数家珍地低声介绍:
“看左边那排店面,主要做瓷器,从晚清民窑到现代高仿,全凭眼力捡漏,水最深。”
“前面拐角那家,老板专收老钟表、留声机,是个老克勒,东西有真有假,但手艺确实不错。”
“注意右边那些流动地摊,很多是‘做旧’高手,专门忽悠外地游客,看看就好,千万别轻易出手。”
王强看什么都新鲜,眼睛不够用似的,一会儿蹲下摸摸地摊上泛着绿锈的铜钱,一会儿又对着一尊表情诡异的木雕佛像评头论足,他那咋咋呼呼的样子,引得几个摊主投来警惕中带着算计的目光。
陈洋却对周遭五光十色的“古董”视若无睹。从他踏进市场的那一刻起,脑海深处那幅牛皮纸地图上的金色光点,就如同被投入清水的墨滴,骤然变得清晰、活跃起来!更奇异的是,他提升后的【真相之舌】并未尝到任何味道,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难以言喻的感知——仿佛有一条无形无质、却切实存在的“线”,从光点方向延伸出来,轻柔地牵引着他的灵觉。同时,他对那些蕴含着岁月气息的旧厨具、或是可能残留着特殊“食韵”的老物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共鸣,如同磁石感应着铁器。
他不再需要林晓雨引路,而是凭借着这种玄妙的感应,如同遵循着罗盘的指引,带着两人穿过最热闹的主干道,拐进狭窄的、阳光难以直射的支巷,朝着市场最深处、人流明显稀疏的偏僻角落走去。
“咦?陈洋,你……以前来过这边?”林晓雨越走越是惊讶。陈洋选择的路径,迂回而冷僻,绝非普通游客会走的路,甚至有些地方堆满了杂物,需要侧身才能通过。这绝不像一个初次到访者的行为。
“一种……感觉。”陈洋无法详细解释,只能含糊其辞,目光却如同最精准的探针,锐利地扫视着前方,“我觉得我们要找的东西,可能就在这种不起眼的地方。”
王强跟在后面,已经没了刚开始的兴奋,嘟囔着:“洋哥,你这感觉靠不靠谱啊?这地方阴森森的,跟外面简直两个世界,能有什么好东西……”
终于,在一条几乎被遗忘的死胡同尽头,陈洋的脚步稳稳地停住了。
脑海中的金色光点,在此刻绽放出如同呼吸般稳定的、温暖的光芒!【真相之舌】传来的牵引感和共鸣感,也达到了顶峰!
光点的源头,是一个几乎被各种“破烂”淹没的摊位。
摊位紧靠着斑驳的墙壁,上面杂乱无章地堆叠着生锈的铁器、开裂的木料、缺胳膊少腿的陶瓷人偶、以及一堆看不清原本面貌的金属零件。所有东西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混合了油污和尘土的包浆,散发出一种颓败的气息。摊位后面,一个穿着洗得发白蓝色汗衫、头发花白稀疏的干瘦老头,正瘫坐在一张竹编躺椅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破旧的蒲扇,眼睛似闭非闭,对是否有顾客上门毫不在意。
“是这里?”林晓雨打量着这个与其说是摊位、不如说是“废品回收站”的地方,秀眉微蹙,眼神中充满了怀疑。这里的环境和氛围,与她想象中的、可能藏有“老面肥”这种传承之物的场所,相差甚远。
王强更是把失望写在了脸上,压低声音:“洋哥!这……这分明是收破烂的啊!咱是不是找错地方了?白瞎我走这么远路!”
陈洋没有理会他们的质疑。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强烈的感应之中。他的目光如同精密扫描仪,一寸寸地掠过摊位上那些蒙尘的物件——生锈的齿轮、断裂的秤杆、豁口的粗陶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