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雨那期专题视频引发的流量海啸,其威力远超陈洋最初的想象。“逍遥面摊”彻底破圈,不再仅仅是美食爱好者的小众宝藏,而是变成了一个现象级的都市传说。
连续三天,摊位前的盛况只能用“恐怖”来形容。长龙从傍晚开摊前一个小时就开始聚集,蜿蜒曲折,阻塞交通,直到深夜依然看不到尾。有人带着折叠凳和保温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有人开着直播,实时汇报排队进度;更有甚者,不惜驱车数小时从邻近城市赶来,只为一睹“厨神”真容,品尝那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灵魂美食”。
陈洋感觉自己像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精密机器。从傍晚五点三轮车停稳、灶火点燃的那一刻起,直到深夜十二点最后一份食物售罄,他几乎被钉死在了那方圆一米的灶台前。
【灵犀手】赋予了他超越常人的速度和精准,但无法消除高强度重复劳作带来的生理负荷。他的双臂,尤其是右臂,从肱二头肌到手腕,都弥漫着一种深沉的、如同被持续灌注水银般的酸胀与沉重感。每一次颠锅,都需要调动更多的意志力。腰背因为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僵硬酸痛,仿佛生了锈的合页。额头上、鼻尖上的汗水如同溪流,源源不断地渗出,擦拭的毛巾很快就能拧出水来。最要命的是精神上的消耗,数百次重复的投料、翻炒、调味、装盘,让他的大脑在某些瞬间会出现短暂的空白,全凭【灵犀手】形成的肌肉记忆在支撑。
这无疑是“幸福的烦恼”。成就感如同温暖的洋流,包裹着他——看着食客们品尝瞬间那发光的脸庞,听着脑海中系统积分悦耳的跳动声(【黄金炒饭任务完成,获得神秘香料×1,积分×100】),以及那不断累积的财富,都让他觉得一切付出值得。但身体的警报也在尖锐长鸣,提醒他这绝非长久之计。
王强已经彻底进化成了摊位的全能管家,收钱、打包、安抚排队顾客、驱赶试图插队者……他嗓门嘶哑,嘴角却总是咧到耳根,一种“这是我洋哥的江山”的与有荣焉感支撑着他。但他再能干,也无法替代陈洋站在灶台前的位置。核心的烹饪,那份对火候毫厘之间的把握,对“真心”的倾注,无人可以代劳。
这天深夜,送走最后一位心满意足的食客后,陈洋几乎是扶着三轮车的车把才勉强站稳,他感觉自己的腿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王强一边清点着手里厚厚一叠钞票,一边看着陈洋煞白的脸色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担忧地递过一瓶冰水:
“洋哥,这样真不行!咱这是赚钱,不是玩命啊!你看你这脸色……再这么下去,我怕你钱没赚够,人先交代在这儿了!”
就在这时,陈洋口袋里的手机嗡嗡震动起来,他掏出来一看,是林晓雨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他深吸一口气,用力揉了揉脸颊,试图让僵硬的肌肉松弛一些,又整理了一下被汗水浸透的衣领,这才接通了视频。
屏幕亮起,林晓雨似乎刚结束一场线上会议,背景是她那布置得精致而专业的工作室。她看到陈洋镜头后那张难以掩饰疲惫的脸,以及他身后一片狼藉、如同战后战场般的摊位,秀眉立刻蹙了起来,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陈洋,你还好吗?我这几天一直在关注你这里的网络热度,看现场传回来的视频,那人流量……太吓人了。你这简直是高强度流水线作业,身体吃得消吗?”
“还……撑得住。”陈洋挤出一个笑容,声音带着明显的沙哑。
“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林晓雨的语气变得严肃而专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王强能帮你处理杂事,但核心的烹饪无人能替代。你现在面临两个选择,陈洋。”
她伸出两根手指,对着镜头清晰地说道:“第一,考虑升级。要么招募可靠的人手进行系统培训,分担压力;要么,干脆盘下一个实体店面,建立标准的后厨团队,走向正规化。第二,坚守现有模式,但必须实行严格的限量供应。保证每一份出品的绝对质量,同时也是为你自己争取宝贵的休息、学习和提升的时间。你必须明白,你的核心竞争力,是那‘极致的美味’和‘治愈的真心’。如果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品质下滑,哪怕只是一点点,之前积累的所有口碑都可能瞬间崩塌。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王强的大脑袋也挤进了镜头,连连点头附和:“林姐说得太对了!洋哥!咱们得玩点策略!物以稀为贵!每天限量,吊足他们胃口!还能把价格……哎哟!”他话没说完,就被陈洋用眼神逼退了。
陈洋陷入了沉默。林晓雨的分析一针见血,王强的想法虽然直白,却也代表了市场的一种规律。扩张,意味着更多的收入,更广的影响力,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寻找和培养合格人手的难度,管理成本的增加,最重要的是,流水线作业下,那份系统要求的、需要高度专注和情绪投入的“真心”,还能保留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