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雨?”
这个名字几乎是下意识地从陈洋唇间滑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岁月尘封的熟稔。他看着眼前这张摘去伪装后、在夜市迷离灯光下更显清丽精致的脸,记忆的深潭被投入一颗石子,漾开了圈圈涟漪。是了,就是她,大学时外国语学院的院花,也是那个在美食社招新会上,用一口流利的法语介绍马卡龙历史,引得全场瞩目的学妹。没想到,当年那个光芒四射的女孩,如今已成长为坐拥百万粉丝的美食界顶流。
正准备进一步阐述合作意图的林晓雨,听到这声称呼,明显愣了一下。她探究的目光在陈洋被灶火映照得有些发红的脸上仔细逡巡,试图从那沉稳的眉宇和专注的眼神中,找出些许熟悉的痕迹。
夜市嘈杂的背景音仿佛在瞬间被拉远。一个总是坐在美食社活动角落、安静聆听,偶尔在实操环节会露出笨拙却无比认真神情的学长形象,缓缓地从记忆深处浮现,与眼前这个在烟火缭绕中挥洒自如、仿佛与锅灶融为一体的摊主身影,艰难地重叠在一起。
“你……是陈洋?经管系的那个陈洋学长?”她的语气带着七分惊讶,三分不确定,声音不自觉地拔高了一些,褪去了之前职业化的疏离感。
“是我。”陈洋嘴角牵起一丝淡淡的、带着烟火气的笑容,手上清洗炒锅的动作却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滞,“好久不见。没想到再次见面,会是在我的摊子前。”老同学的身份,像一缕清风,悄然吹散了刚才那略显正式和紧张的采访氛围。
“真的是你!”林晓雨眼中的惊奇如同实质,她下意识地向前半步,仿佛要看得更清楚些,“我的天……这真是太意外了!大学时只知道你是个安静的学霸,偶尔来美食社蹭课,真没想到……”她的话语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那盘让她灵魂震颤的黄金炒饭,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感慨,“……真没想到你深藏不露,手艺已经到了这种……这种近乎‘道’的境界!”
她重新在那张小马凳上坐下,这次姿态放松了许多,双臂交叠放在膝上,身体微微前倾,像个虚心求教的学生,但问题却依旧犀利直指核心:“说真的,陈洋,我们都不是外行。你这手艺,火候的掌控妙到毫巅,味道的层次感丰富得像一首交响诗,尤其是对食材本味的激发和融合,这绝不是靠‘家传’或者‘瞎琢磨’能解释的。这需要经年累月的苦功,更需要顶尖名师的指点,甚至……某种对食物近乎偏执的领悟力。你毕业后的这几年,是不是有什么奇遇?比如,隐姓埋名去了哪个米其林三星的后厨?或者,遇到了什么不出世的隐士高人?”
陈洋的心微微一凛,清洗炒锅的水流声掩盖了他瞬间加速的心跳。系统的存在是他绝不能触碰的绝对秘密。他面上不动声色,将洗好的锅子放在灶上,用干净的毛巾慢条斯理地擦着手,目光平静地迎上林晓雨充满探究的视线,语气带着一种经过斟酌的坦诚与必要的保留:
“家里以前确实是开小饭馆的,算是有点底子。至于其他的……”他微微停顿,像是在组织语言,也像是在回忆,“更多的是自己琢磨。可能我这个人比较轴,认准了什么事,就喜欢钻进去。我觉得,食物和人一样,是有情绪的。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对待它,它就会回馈给你什么样的味道。”
他拿起一颗小香葱,在【灵犀手】的加持下,刀光轻闪,葱段便化作均匀细碎的翠绿葱花,如同被尺子量过一般。“也许,我只是比一般人,更愿意去‘听’它们想说什么,更想通过我的手,让吃到的人,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被认真对待的幸福感吧。”
这话语半真半假,既掩盖了系统的存在,又无比精准地切中了林晓雨品尝时的核心体验——那种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治愈感。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神中的探究稍稍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知音的明亮光彩:“‘听’食物说话……‘认真对待’的幸福感……我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你这里的东西,会如此与众不同了。”
话题一旦打开,便如同决堤的江水。两人从大学时美食社那次失败的“分子料理”实验引发的笑话,聊到对“鲜”之一字的不同理解,再到对当下餐饮行业过度追求形式而忽略食物本味的感慨……他们发现,在许多关于美食的本质认知上,两人的观点竟出奇地一致,仿佛失散多年的同门。
林晓雨不再是那个需要保持距离感和专业性的高冷博主,陈洋也不再是那个隐藏在灶台烟火后的神秘摊主。时光仿佛倒流,他们更像是两个在校园林荫道上偶然相遇、兴致勃勃讨论着共同爱好的老同学。
一直在旁边竖着耳朵、看得目瞪口呆的王强,趁机凑到陈洋身边,用手肘悄悄撞了他一下,挤眉弄眼地用气声道:“洋哥!卧槽!深藏不露啊!这级别的大美女博主居然是你老相好?你这人生履历也太辉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