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再过一个月就能拆护具了。”周凯活动了一下脚踝,虽然还有些疼,但比之前好多了,“到时候我们一起练,明年冲击全国赛。”
“好!”赵磊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全国赛,是他们所有人的梦想。他想起教练说过的话,“篮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群人的青春”。他看着身边的周凯,看着桌上的奖杯,看着空旷的篮球馆,心里充满了力量。
夕阳渐渐落下,篮球馆里的光线暗了下来。周凯拄着拐杖站起来,赵磊连忙扶着他。两个人慢慢走到篮筐下,周凯看着篮筐,突然说:“来投一个?”
赵磊笑了,从地上捡起一个篮球,递给周凯。周凯单脚站立,左手扶着拐杖,右手接过球,瞄准篮筐,轻轻一投。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唰”的一声,空心入网。
“漂亮!”赵磊欢呼起来,伸手和周凯击掌。周凯也笑了,虽然脚踝还在疼,但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两个人坐在篮筐下,聊着球队的未来。赵磊说,他要练得更精准的三分球,要练得更好的防守;周凯说,他要好好养伤,明年在全国赛的赛场上,继续和队友们并肩作战。远处的街灯亮了起来,透过窗户照进篮球馆,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赵磊想起自己刚进队时,周凯对他说的那句话:“篮球不是看你有多能打,而是看你能让球队变得多强。”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奖杯放在桌上,在灯光下闪着光,那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他们青春的见证,是他们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勋章。
“队长,明年全国赛,我们一定能拿更好的成绩。”赵磊坚定地说,眼神里充满了自信。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和队友们在一起,只要有周凯在身边,他就什么都不怕。
周凯点了点头,拍了拍赵磊的肩膀。他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的少年,心里满是欣慰。从一个只会蛮干的“独行侠”,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球队核心,赵磊的成长,他都看在眼里。他相信,在赵磊的带领下,球队一定能在全国赛的赛场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周凯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苦?我还记得你第一次练防守,被李哲晃得摔了八个跟头,晚上躲在更衣室里偷偷哭鼻子。”
赵磊的脸瞬间红透,从耳尖蔓延到脖颈,连忙摆着手辩解:“那都是两年前的老黄历了,队长你怎么总翻旧账。再说李哲那时候是全市最佳后卫,我一个刚练防守的新人,摔几下很正常。”他说着还梗了梗脖子,可眼神里的羞涩藏不住,只好低头踢了踢脚下的石子,把注意力转移到远处篮球馆亮着的灯光上。
周凯看着他窘迫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的欣慰浓得化不开:“苦才好,苦过之后结的果才甜。你忘了三个月前的联赛了?那才是你真正的成人礼。”
“三个月前……”赵磊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字,周凯的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那些被汗水浸透的球衣、场馆里震耳欲聋的呐喊、队友们紧握着的手,还有最后时刻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的悸动,全都清晰地涌了上来。三个月前的省级联赛八强赛,对阵省实验中学的那场比赛,确实是他篮球生涯里最难忘的一场硬仗,更是他从人人头疼的“问题球员”彻底蜕变成球队核心的转折点。
那时候的赵磊,虽然已经改掉了独来独往的毛病,但骨子里的急躁还没彻底磨掉。小组赛阶段,他因为不满裁判的判罚,差点和对方球员起冲突,被裁判吹了技术犯规,害得球队差点输掉关键一战。赛后教练把他单独留在球馆,指着“团队至上”四个大字骂了整整两个小时,说他“浑身是刺,成不了大器”。
而他们八强赛的对手省实验中学,是连续三年的省赛亚军,队里有身高两米零三的中锋张昊,还有能突善投的后卫林锐,光是账面实力就碾压他们这支县级高中的球队。赛前分析会上,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替补队员都低着头,连呼吸都放轻了。周凯当时拍着战术板说:“他们强在个体,我们赢在配合,只要把战术跑活,我们未必没有机会。”可赵磊坐在角落里,心里却没底——他前两场比赛状态起伏很大,投篮命中率不足三成,队友看他的眼神里已经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比赛当天的场馆座无虚席,省实验中学的球迷占了大半,他们举着“卫冕亚军,势不可挡”的横幅,呐喊声浪一波接一波地压过来。赵磊热身的时候手都在抖,投了三个三分球全偏出篮筐。周凯看出了他的紧张,走过来把一瓶冰水塞进他手里:“别想太多,就当是平时训练。你忘了我们在球馆练到凌晨的战术了?你的任务不是当救世主,是做好挡拆,把张昊拉出来,给我创造突破空间。”
可比赛一开始,他们就被打懵了。省实验中学根本不给他们跑战术的机会,林锐连续两个抢断快攻得分,张昊则在篮下强打命中,短短三分钟就拉开了8分的差距。教练急得在场边大喊,赵磊更是急红了眼,拿到球就往篮下冲,结果被张昊结结实实地盖了个大帽,球飞出界外的时候,他甚至听到了场边传来的哄笑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