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队的队医团队共有三人,领头的王姐是团队的核心,她从事运动医学相关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待球员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又细致。另外两位年轻的队医,小张和小李,虽然从业时间不长,但专业能力扎实,做事认真负责,总是活力满满地跟在王姐身边,学习经验的同时,也主动承担起各种琐碎的工作。
每天清晨,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训练馆的大门还没完全敞开时,队医团队就已经提着沉甸甸的医药箱,提前抵达了训练场地。王姐会率先走到场边的医疗服务点,将医药箱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 碘伏、酒精、纱布、绷带等外伤处理用品被分类放在第一层;缓解肌肉酸痛的药膏、喷雾,以及各种应急药品则在第二层;最底层还放着血压计、听诊器、肌效贴等专业医疗设备。小张和小李则会分头行动,小张负责检查训练场地的安全隐患,仔细查看篮球架的稳固性、地面是否有凸起或凹陷,确保球员们在训练过程中不会因为场地问题受伤;小李则会去更衣室,将提前准备好的温水和运动饮料分发给每个球员的储物柜里,还会在旁边贴上一张小纸条,提醒大家训练前后及时补充水分。
等球员们陆续到达训练馆,开始进行热身运动时,王姐就会拿着体检记录表,逐个走到球员身边,仔细检查大家的身体状况。她会先询问球员们前一天晚上的休息情况,“林砚,昨晚睡得怎么样?有没有感觉腿部肌肉还有酸痛感?”“赵蕊,你之前的手腕旧伤没复发吧?训练的时候要是觉得不舒服,一定要及时说。” 一边问,一边用手轻轻按压球员们的关节和肌肉,感受是否有异常。遇到有球员反馈身体不适,她会立刻拿出听诊器或血压计,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有一次,队员陈雨在热身时说自己有些头晕,王姐赶紧让她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休息,然后拿出血压计给她测量血压。看着血压计上的数值,王姐眉头微微一皱:“血压有点偏低,是不是早上没吃早餐?” 陈雨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早上起晚了,着急赶过来,就忘了吃。” 王姐无奈地笑了笑,从医药箱里拿出一块巧克力递给她:“先吃点东西补充一下能量,等会儿训练先不要做高强度的动作,先跟着大家做一些基础的拉伸,要是还觉得不舒服,就过来找我。” 随后,王姐还特意跟李教练沟通,让他多关注陈雨的状态,避免她在训练中出现意外。
训练正式开始后,队医团队也没有丝毫松懈。王姐会坐在场边的医疗服务点,目光紧紧盯着场上的每一个球员,手里还拿着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球员们的训练状态。小张和小李则会在场边来回走动,留意着球员们的动作是否规范,一旦发现有人动作变形,可能会导致受伤,就会及时上前提醒。
记得在一次队内对抗赛中,比赛进行到激烈阶段,队友赵磊在一次快速突破时,不小心被对方球员绊了一下,整个人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膝盖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瞬间屏住了呼吸。赵磊趴在地上,眉头紧紧皱着,双手捂着膝盖,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就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王姐已经拿着医药箱,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场边。她半跪在赵磊身边,轻声安抚道:“别着急,慢慢动一下,告诉我除了膝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不舒服?” 在确认赵磊只是膝盖受伤后,王姐小心翼翼地扶着他的腿,慢慢将他的裤子卷起来。只见赵磊的膝盖上有一道长长的擦伤,鲜血正顺着皮肤往下流。小张和小李也立刻赶了过来,小张负责扶着赵磊的身体,让他保持舒适的姿势;小李则打开医药箱,将碘伏、纱布等用品递到王姐手中。
王姐先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掉伤口上的泥沙,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易碎的珍宝,生怕弄疼赵磊。“可能会有点疼,你忍一下。” 冲洗完后,她用棉签蘸取适量的碘伏,从伤口的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消毒,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细致。消毒完毕,她又拿出无菌纱布,小心翼翼地覆盖在伤口上,然后用绷带一圈圈地缠绕固定,松紧度把握得刚刚好,既不会让赵磊觉得勒得难受,又能确保纱布不会脱落。
在处理伤口的过程中,王姐还一直轻声安慰赵磊:“别担心,只是轻微的擦伤,处理好后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等会儿训练结束后,我再给你涂一些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过两天就能结痂了。以后在场上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保护好自己。” 赵磊点点头,原本因疼痛而紧绷的表情,在王姐温柔的话语中渐渐放松下来。
训练结束后,队医团队的工作还在继续。王姐会留在训练馆,为有需要的球员进行康复治疗。有些球员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肌肉出现紧张或酸痛的情况,王姐就会用专业的按摩手法,为他们放松肌肉。她的手指力道恰到好处,既能缓解肌肉的酸痛,又不会让球员感到不适。在按摩的过程中,她还会给球员们讲解一些自我放松的小技巧,“训练结束后,可以用泡沫轴滚滚大腿前侧和后侧的肌肉,每次滚五分钟左右,就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在水里加一些艾草,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