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月光渐渐西斜,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卧室地板上的光影,也悄悄挪动了位置,像一小片被拉长的银纱。不知过了多久,林砚脑海里翻腾的思绪才渐渐平静下来,像是被晚风抚平的湖面,没了之前的波澜。困意如同轻柔的羽毛,慢慢落在他的眼皮上,让他忍不住轻轻眨了眨眼。
他侧过身,目光落在身边熟睡的妻子和孩子身上。妻子的长发散落在枕头上,几缕碎发贴在脸颊旁,呼吸均匀而轻柔,嘴角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不知是梦到了什么开心的事。孩子蜷缩在妻子身边,小脑袋靠在妻子的胳膊上,小小的手紧紧攥着妻子的衣角,像只温顺的小猫,脸上满是纯真与安宁。看着眼前这温馨的画面,林砚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一抹温柔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疼爱与满足,将白天工作的疲惫都驱散了大半。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握住妻子的手。妻子的手很柔软,掌心带着常年做家务留下的细微薄茧,却格外温暖。或许是感受到了他的触碰,妻子在睡梦中微微动了动手指,然后轻轻收紧,紧紧回握住了他的手,像是在回应他的心意。林砚能清晰地感受到妻子手心的温度,那温度顺着指尖慢慢传递到他的心里,让他的心里满是幸福和满足,仿佛拥有了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
他静静地躺着,感受着妻子手心的温暖,听着身边两人均匀的呼吸声,心里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康复教练,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多少个清晨,他在家人熟睡时悄悄出门;多少个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家人早已进入梦乡。他错过了孩子第一次咿呀学语,错过了妻子生日时的温馨陪伴,心里满是愧疚。但幸好,妻子一直理解他、支持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还总是叮嘱他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孩子虽然有时候会抱怨他没时间陪自己玩,但每次看到他回家,还是会兴奋地扑进他怀里,喊着 “爸爸”。正是家人这份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他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让他在面对繁重的工作时,总能充满力量。
林砚轻轻闭上眼睛,将妻子的手握得更紧了些,在家人温暖的陪伴下,困意越来越浓,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仿佛回到了康复中心的操场,看到了小陈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小陈穿着运动服,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跑得又快又稳,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像是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接着,画面又切换到了康复训练室,那位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的老人,正在他的指导下,慢慢从轮椅上站起来,虽然动作还有些僵硬,但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定。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眼里满是激动的泪光,紧紧握着他的手,不停地说着 “谢谢你,林教练”。
不知过了多久,林砚从梦中醒来,窗外的天已经微微亮了,卧室里也有了一丝微弱的光线。他轻轻松开妻子的手,生怕吵醒她,然后慢慢坐起身,靠在床头,脑海里还残留着梦里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想起了小陈刚进科室的时候。
那时候,小陈还是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脸上带着青涩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不安。刚到科室的第一天,林砚让小陈帮忙填一份康复评估表格,那是一份最基本的表格,上面的内容都是康复训练中最基础的信息。可小陈拿着表格,却迟迟不敢下笔,一会儿低头看着表格,一会儿抬头看看林砚,脸上满是窘迫。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颤颤巍巍地拿起笔,开始填写,可填到一半,就因为紧张,把患者的年龄填错了,还把康复训练的项目名称写错了。林砚走过去,看到表格上的错误,没有批评他,只是温柔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没关系,刚接触这些,难免会出错,慢慢来,多练几次就好了。”
除了填表格,小陈在面对患者的提问时,更是紧张得语无伦次。有一次,一位患者向小陈咨询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患者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是问每天需要训练多长时间,训练前后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可小陈站在患者面前,脸涨得通红,原本准备好的回答,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支支吾吾地说:“您... 您等一下,我... 我去问问林教练。” 说完,就慌慌张张地跑去找林砚,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看着小陈这副模样,林砚心里既心疼又欣慰。心疼他刚入职场的青涩与紧张,欣慰他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知道自己不确定的事情不会随意回答患者。从那以后,林砚就格外关注小陈,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带着小陈一起分析病例。每天下班后,其他同事都陆续离开了科室,林砚却会留在办公室里,拿出一摞厚厚的病例,和小陈一起坐在桌前,逐字逐句地分析。他会告诉小陈,在分析病例时,要重点关注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过往病史以及身体的各项指标,这些信息都关系到后续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